那些人一听,立刻在表格上邝爷那栏里打了个95分:“那老人家,您为什么到这个剧团来”
“我就长在如意洲,”邝爷说,“打学戏唱老生,后来倒仓了,干了两年二路,还是不行,只能去掂鼓槌,这一掂就是四十多年。”
“那您对剧团的未来有什么愿期望吗”
“哎呀,”邝爷一双苍老的手摸了摸膝盖,“说实话,没啥希望,现在戏不好唱,我看年轻人都追星听演唱会,可那些明星唱的也不好,跳两下舞就没气儿了,哪像我们唱戏的,翻个跟斗起来还得满宫满调不说了,没意思,我就希望我们宝绽开开心心的,别再为了如意洲发愁”
老人家的话不掺假,听得基金会的人有些黯然,他们去请宝绽,见他施施进来,蓬勃得像一棵树,有青葱的枝桠,枪杆儿似的正襟危坐。
“宝绽,文武老生,如意洲第五代当家。”
一句话,就让那些人肃然起敬,关于宝绽,他们在其他人那里听了太多,似乎没什么可问的了,短暂交流一下意见,只问了一个问题:“宝先生,您对如意洲的未来有什么希望吗”
宝绽沉默良久,苦笑:“惭愧,你们来之前,我只想着这栋楼的租金怎么办,水电费怎么办,大伙的生活费怎么办,至于未来没敢想。”
基金会的人哑然。
“如果非要说,”宝绽抬眸,“可能不是如意洲的未来,而是京戏的未来吧。”
京戏好了,如意洲自然就好了。
“可是宝先生,”那些人不得不泼冷水,“京剧艺术的未来有专业院团去弘扬,和市京剧团、国剧院这样国家扶持的专业机构相比,如意洲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宝绽反复想过,当即回答:“一种可能性。”
基金会的人不解。
“据我所知,市京剧团已经没有文武老生了,他们的老生只能唱不能打,唱也只是那几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不是挨着板子登台的,他们的身子、脸面都比我们金贵,在他们那个玻璃罩子里拼出来的戏,和我们这种野路子不是一个味儿。”
他嘴上说“野路子”,其实是暗示如意洲这样非院团的师承才真正保留了京剧的原汁原味:“如果有一天我们这种私人团不在了,恐怕翻遍全城,再也找不到一个文武老生。”
基金会的人认真记录:“好的,我们明白了,宝先生,请准备一下你们的表演,”他们翻开资料,技艺展示那一栏写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