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筠心中一动,便送他一本《道德经》。
野坂太郎收到这本书惊喜万分,她一跃越过薛韶,成为他第二好的朋友,仅在王璁之下。
翻开书,野坂太郎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当然,念的是倭语,但他认字,却也不是所有的字都认识。
野坂太郎去拿字典,这是他们家最宝贵的一本书。
他邀请王璁、潘筠和薛韶进他的书房,这么多人里,也只有他们三个有资格进去。
书房不大,里面铺了席子,连个书架都没有,因为所有的书都被宝贝的收在盒子里。
一共就五本书,除了一本字典外,其他书都很薄,不过一指节那么厚。
野坂太郎高兴的和他们说这些书的来历。
一本《碧岩录》,“这是我祖父花了大价钱买来的,直到我父亲成年,才请了过路的僧侣教习,才读懂这本书。”
《碧岩录》是汉字,没有日本注音,不识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而野坂太郎的祖父和父亲一开始都不识字,只知道是书,他们想读书。
但在倭国,阶级固化比大明严重多了,即便他们家从祖父那一代开始日渐有钱,也难以跨越阶级。
直到野坂太郎的父亲花大价钱请僧侣教会了他《碧岩录》。
虽然只是佛经,但凭着这一本佛经,他父亲成功打入出云国的上一阶层,花费了数年的功夫,终于买到了一本他们的字典。
哦,大明出口到倭国的书籍是不流通的。
野坂太郎喝了酒,提起这事就愤愤不平:“所有的书,一到岸上就会被大名们瓜分,他们不允许书籍外流,我想买下一本书,需要讨好很多人!”
而且,出云国的教习僧侣很难请,苦修的人不愿意挣这份钱,浪费修炼的时间;
求财的僧侣则看不上野坂太郎这点钱。
所以野坂太郎很羡慕一条健仁。
“一条君生来富贵,家臣都能读书认字,会说汉话,我很嫉妒。”
所以王璁见面一句:“我观善人面相,有鱼跃龙门,振兴家族之相”,就把他哄成了傻子。
潘筠随口问道:“一条家族在高知县经营多少年了?”
野坂太郎:“听说从镰仓幕府时就发家了。”
潘筠笑道:“三百年矣,他家有此底蕴也不奇怪,野坂君不必伤怀,你将是野坂家的始祖,三百年后,将是别人羡慕你的子孙。”
野坂太郎笑得眼睛都眯了:“承您吉言,承您吉言。”
潘筠一脸认真:“这是根据您的人品和运势推断出来的,您当谢的是自己。”
王璁立即点头:“是啊,是啊,我一眼见您便觉得华光溢彩,当时便知您非池中物。”
薛韶坐在一旁看师侄两个把野坂太郎哄得眼睛都笑没了,不由的低头失笑。
野坂太郎很喜欢他们,加上对天朝上国的人有滤镜,所以潘筠他们才露出要走陆路去行商,而船只不好处理,他立即就拍着胸脯表示他可以帮忙看管。
野坂太郎道:“这个港口都是我们打渔用的,少有外人过来,您把船放在这儿,我让人给您打理看管,保证你们走时是什么样,回时还是什么样。”
潘筠感激不已:“这也太麻烦您了。”
野坂太郎眼含热泪:“朋友,你们送我这么贵重的大理石,而我不过帮你们看守船只而已,这算什么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