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我会是一个很好的妻子
从茶叶山定点拍照回来,李恒开始着手准备中餐。
他主勺。
宋妤则打下手,帮着做一些择菜、洗菜和准备姜葱蒜等工作。当然,最重要的是陪伴他。
“你真准备做全鱼宴?”见他连着宰杀了草鱼、桂鱼、大头鲢鱼和鳊鱼,宋妤忍不住这样笑问。
“对,也不全对。”
李恒给她一一介绍:“桂鱼红烧,草鱼做酸辣片片鱼,鳊鱼清蒸,大头鲢做剁椒鱼头。除了4样鱼,还另外做8个其它菜。”
这些年,宋妤在君山岛呆的时日不少,靠水吃水,平素鱼类吃得相对较多。不过大多是清蒸和水煮,偶尔煎着吃,酸辣片片鱼还没尝过,剁椒鱼头倒是在长市饭店吃过几次。
听他这么一说,性子佛系的她不免都有些期待。
李恒做菜是一把好手,湘南这边的家常做更是讲究快速,根本没有功夫菜一说,就连切鱼片都是水到渠成,几下几下就收刀。
宋妤很惊讶切鱼片的刀工,用相机给他拍了好几张照片,“你以前经常做菜?”
“在我们乡下农村,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老抹布也会做菜,就连你们一直觉得懒的缺心眼也能烧几个简单的。”李恒如是讲。
晌午时分,阳光太毒辣,外出做工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见到李恒和宋妤在后院厨房打配合,众人带着新奇都跑过来围观。
尤其是注意到李恒亲自夹起酸辣鱼片喂到宋妤嘴边尝咸淡时,宋家老爷子破天荒对儿媳江悦说了一句:“李恒这伢子,挺好。”
江悦知晓老爷子平常很少就一些事发表态度,显然李恒会做菜是一个重大加分项,在公公这里补齐了最后的短板。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一个很会做菜的人,按道理来讲将来肯定非常顾家、会懂得心疼媳妇才对。难怪公公用这种极其委婉的方式劝慰自己。
江悦一如既往没吭声,只是在不远处一边和家里女人闲聊,一边暗暗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暗暗观察他和女儿的互动。
直到酸菜片片鱼和红烧鳜鱼端过来,她用筷子尝一口后才当众说出第一句话赞美李恒的话:“这厨艺确实好。”
旁边的大姑子更是赞不绝口:“那可不,我们这一大家子人,有一个算一个,还没谁有这份本事。”
大姑父也特意洗干净手尝了剁椒鱼头,“嗯,好吃,不比岳阳酒楼那些老师傅差,难道他打娘胎里就开始做菜了?”
大姑子数落说叨:“什么娘胎开始做菜,分明是人家手巧、用心。”
面对妻子指责,大姑父不以为然咧嘴笑道:“刚才这道菜,我可是全程有观看的,回家里我也给你露一手,免得你小瞧我。”
中餐12个菜,李恒可是拿出了真功夫,除了4个鱼之外,爆炒腰花、红烧黄鳝、回锅肉和外婆菜都成了抢手菜,盘子都差点被抢着吃光了。
“姐夫,这血鸭没有了哇,她们不让着我,都跟我抢哇,还有不?”屋角落小孩一桌,一个7岁大的小男孩快崩溃了,一碗血鸭被其他大孩子抢光了,气愤不过,撒丫子跑主桌来向李恒诉苦,意思是还想要。
一声姐夫,让整个屋子里的氛围充满了异样,好像是打开了某个决堤口一般。
李恒悄悄看眼宋妤,那隐晦的眼神要多得意有多得意。
接受到他的眼神,宋妤好看地笑笑,对7岁大的小表弟说:“你到我们这桌夹菜吧。”
“锅里没有啦?”小男孩问。
宋妤说:“没有了,想吃的话,明天再给你做。”
小男孩一开始挺不情愿,但在一桌大人七嘴八舌说叨下,在李恒保证明天再做后,才开心地走了。走时碗里还不忘堆满了血鸭。
饭后,两人去湖边树荫下乘凉。
孙曼宁一如既往的有眼力见,没跟来。
静静地看了会波光粼粼的湖面,宋妤说:“今天辛苦你了。”
“都是一家人嘛,别说什么辛苦不辛苦,都是应该的。”李恒又摘了一朵鲜红的月季花过来,当玫瑰一样送给她。
宋妤矜持小会,最后还是淡笑着接过月季,低头闻一闻花香打趣道:“我都不敢让你在这里久呆了,不然我家里人全倒向你了。”
李恒乐呵呵地说:“其实你也可以倒向我的。”
听到这意有所指的话,宋妤一时没出声,安静地欣赏手中的月季花。
过去许久,她转移话题说:“曼宁这两天还没回神,看来这次报纸上的舆论对她真的冲击不小。”
李恒知晓她是在讲孙曼宁说那些大逆不道的话,惊讶问:“那些浑话你都听到了?”
“嗯,听到一些,不过大多是通过肢体语言判断的。”宋妤讲。
李恒嗫嚅,“这两天确实有些不像她,我都被吓到了。”
宋妤莞尔一笑:“过完这几天就好了,现在不论哪个少女在你身边,看了那样铺天盖地的报道,都会在短时间内对你产生崇拜之情的。”
李恒偏头:“你呢?”
迎着他的灼灼爱意,宋妤沉默片刻问:“你说这花,是纯粹花瓣好看?还是绿叶衬托的好?”
李恒脊背发凉。
花瓣是指什么?
绿叶是指什么?
对此,两人心知肚明。她这是在隐晦点醒自己,不要把窝边草全祸害完了,要留一些绿叶出来陪衬红花。
摸清她的心思,李恒道:“红花还需绿叶衬,水扰青山风景馋。花更好看,却也少不了绿叶衬托。”
宋妤终究是一个心软之人,对于闺蜜麦穗,对于他身边其她女人,点到为止,她到底是没再多说什么。
至于孙曼宁,她压根没怎么放心上。
因为她比谁都清楚,那些浑话完全是曼宁一时口嗨,等报纸上这波冲击劲儿一过,就会自动回归原来的位置,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再说了,宋妤知道身边这男人花心是花心了点,但口也十分挑剔,没好到一定程度的女人还扰乱不了他的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希望将来你还是原来的你,我认识你最初的模样。”安静说着,宋妤把手里的月季递给他。
李恒默契地接过,半起身帮她插头上。
宋妤气质如兰地问:“好看吗?”
李恒退后看了看,吐出一个字:“美!”
四目相视,两人突然变得安静,许久,他躺下去,把头靠在她腿上,“有些累,我休憩一会。”
这是他此行最大的奢望,前生每当他心累了时,就会这样躺在她怀里睡一觉。
什么都不管,放下一切羁绊睡一觉。
“嗯。”虽然这是大庭广众之下,也可能会有人打这里经过,望着他的满脸困意,宋妤没有选择拒绝。
在她这里是最放松的,昨晚没睡好的李恒很快就沉沉睡了过去,留下匀称的呼吸声伴随袅袅湖风吹向了远方。
宋妤低头瞅了一会自己大腿上的男人,眼里尽是温柔,也充满了复杂之色。
下午3点左右,李恒和宋妤来到茶山上,帮宋家奶奶采茶。
虽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碰茶叶了,可他手艺不减当年啊,双手左右开弓,速度远远甩开单手采摘的众人,到吃晚饭时间,拢共摘了4斤多茶叶。
宋妤想起了去年采茶的场景,问他:“张志勇好久没看到了,有变化吗?”
“没,还是老样子,嘴皮子贱嗖嗖的。”李恒道。
宋妤淡然笑了笑,又问起了高中英语老师的情况。
李恒如实告诉她,英语老师的母亲去世了,就在7月份,自己还去了一趟。
宋妤问:“你和英语老师,平常联系多不多?”
李恒下意识暗暗观察一番她的微表情,回答道:“不多,平素我们不太来往,也没写过信,就我寒暑假回家路过的时候,偶尔会去一中一趟。”
“嗯。”宋妤嗯一声,没再问。
晚饭过后,两人像昨日那样,相约来到湖边。
李恒再次吹奏了三首曲子,分别是《风居住的街道》、《河西走廊》和《和兰花在一起》。
宋妤听得十分认真,当三首曲子完毕后,她感慨说:“真好听。”
李恒放下二胡,“等纯音乐专辑出来,我寄一张给你。”
宋妤说好。
和有情人在一起,时间往往过得很快,转眼间他就在洞庭湖待了3天。
孙曼宁意犹未尽地说:“李恒,明天真的要走吗?就不能多玩几天么?”
听闻,宋妤看着他。
李恒有心想留下来,可又答应了子衿去京城见她的,何况李然也已经去了京城呢,没法再耽搁。
他道:“我还有事要办,时间比较紧。”
宋妤轻声说:“事情重要,那就先去忙。”
李恒点头,对孙曼宁说:“要不你到这里再玩几天,等我办完事再回来接你走?”
“那算了,拉倒吧,老娘这么大人还要你接个屁呀,到时候我直接从长沙转车回邵市啦。”在宋妤的挽留下,孙曼宁决定再玩一个礼拜。
8月11号早上。
早饭过后,李恒同宋家人一一告别,随后坐船去了岸上县城。
宋妤亲自送他到车站。
小姑宋疏雨和孙曼宁也一同来了。
买好车票,把行李放车上,李恒走到宋妤跟前,依依不舍地说:“那我就先走了,明年再来洞庭湖看你。”
宋妤凝望着他,安静没出声。
相视良久,李恒伸出双手,“再抱一下。”
宋妤沉吟片刻,没拒绝。
车站人多,更何况宋疏雨和孙曼宁就在边上看着他们,两人轻轻拥抱十来秒就分开了。
宋妤帮他把胸前开了的口子系好,嘱咐:“路上尽量不要睡觉,注意安全,到了京城给我报个平安。”
京城?
李恒心里一惊,他可从没透露此行要去京城啊,没想到根本瞒不过眼前人。
宋妤彷佛猜到了他的心思,莞尔一笑,盯着他眼睛不言语。
就在这时班车发动了,李恒被售票员催着上了车,他在座位上探出头,对宋妤说:“那我走了,你要照顾好自己。”
宋妤矜持地看着他,直到车子前行开了出去,才扬起右手在身前小幅度挥了挥,跟他作别。
李恒也用力挥了挥手,在一阵尘土飞扬中,消失在了三女的视线里。
来时两个人,回去一个人,李恒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只是想着要许久才能再见到宋妤,心里就空落落的。
整个人软绵绵地瘫在座椅上,呆呆地望着窗外,像失了魂一样。
有那么一刻,他好想冲动地叫师傅停车,好想花大价钱叫司机调头回去,回去找宋妤。
不知道过去多久,李恒心思一动,突然想起了那封信。
登时,他恢复力气,打开背包,从里面掏出泛黄的信封。
她说过,让自己离开洞庭湖再打开此信。
由于前世今生发生了很多变化,自己也提前对宋妤展开了追求,上辈子没有的信件,这辈子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