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的秋风越发萧瑟了。
也越发肃杀了。
嘉靖帝最近情绪不大好,连续发作了几个臣子,连兢兢业业的户部尚书吕嵩都被呵斥了一番。
起因很简单,此次大军出击,粮草主要来自于南方。
大明是两京制,南京也有一个小朝廷,就缺个帝王罢了。
平日里南京小朝廷的事儿不多,大伙儿都是官场失意人,关起门来牢骚满腹……做事儿自然也就没什么积极性。
“俺答大军南下,北方风声鹤唳,南边……应天府那边依旧歌舞升平!”
嘉靖帝拿着锦衣卫的消息,抬头看着几个重臣,“诗会照开,酒楼青楼依旧莺歌燕舞。那些官吏依旧尸位素餐。”
嘉靖帝把纸张放下,“前阵子南京那边数千石粮食不翼而飞,各处互相推诿,至今没个说法也就罢了,朕毕竟不是那等刻薄的帝王。先前吕嵩进宫请罪,说随后补的那数千石粮食,竟然大部霉变。你等如何看?”
在场的有严世蕃,朱希忠,崔元,以及徐阶。
严世蕃干咳一声,“陛下,臣以为此事乃是玩忽职守,当派御史南下监察应天府处置此事。”
南京一个小朝廷六部齐整,就派一个御史下去,不是被腐蚀了同流合污,便是被牵着鼻子走。
这话有些和稀泥的味儿。
但崔元却说:“臣附议!”
朱希忠犹豫了一下,“臣附议!”
大战当前,此时大明内部万万不可生事,就算是有什么大事儿,只要不是迫在眉睫的,该忍就忍,该托就拖……
道爷的性子众人都知晓,最是睚眦必报,和蒋庆之一个尿性。等大战结束,自然会一一清算。
所以严世蕃的建言堪称是老成谋国,难怪嘉靖帝能不加掩饰的让他暗中执掌大权。
但徐阶没表态。
嘉靖帝眯眼看着徐阶,“徐卿如何看此事?”
嘉靖帝对臣子的称呼也是在不断变化,心情好时,就会称呼官阶,比如说元辅,比如说某卿,甚至有一次称呼严世蕃为东楼。
但心情不好时,便会直呼其名。
乃至于呵斥为老狗……严嵩就享受过这等待遇。
一听到嘉靖帝称自己为老狗,严嵩马上就会放弃一切抵抗,就像是把自己的肚皮袒露出来……这是狗儿臣服的姿态。
严世蕃微笑看着徐阶,自从严嵩随军北上后,徐阶就越发沉寂了,没事儿就在自己的值房里写青词。他青词写的极为出色,偶尔外泄几句出去,引得外界赞美。
严世蕃对此的评价是:我父子为陛下写青词,无论多出色,士大夫们都会异口同声说这是迎奉君王,无耻。可换了徐阶,同样是那些人,同样异口同声,却赞不绝口。
朱希忠也在观察着徐阶,作为老牌勋戚,帝王信重的臣子,他知晓自己不可能成为宰辅。但如今老弟的墨家在渐渐向朝堂扩张,王以旂最近风头很劲,外界都在猜测,说蒋庆之有意推王以旂入阁。
内阁如今宰辅二人,严嵩,徐阶。若是加上一个严世蕃,那便是三人。
当下的格局是严嵩父子二人双打徐阶,徐阶压根就没有还手之力。
按照朱希忠的判断,嘉靖帝让徐阶进内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制衡严嵩父子,其二是给士大夫们一颗糖果甜甜嘴。
看,你等一直抱怨被朕打压,如今朕便让你等的使者徐阶入阁。
没错儿,在朱希忠的眼中,徐阶便是士大夫的代表。
若是以前,嘉靖帝和士大夫们的关系有些复杂,互为死敌,但却不得不联手。
可当嘉靖帝走出西苑后,这个关系就渐渐破了。
墨家异军突起,隐隐有成为朝中第三极的味儿。
嘉靖帝由此就多了一只手臂,对士大夫的态度也变了……渐渐冷漠。
所以徐阶的地位也越发尴尬了。
士大夫们能倚仗的便是天下读书人都是儒家子弟,天下官吏也是。
帝王不和士大夫合作,那是自毁长城。
当年的太祖高皇帝何等雄才大略?开国后士大夫们不买账,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并且低头妥协。
嘉靖帝手腕了得,但威望远不及太祖高皇帝,手中的资源更是远远不及。
所以,士大夫们笃信嘉靖帝不得不低头。
而墨家的崛起,渐渐打破了这个格局,这也是士大夫们对墨家喊打喊杀,欲灭之而后快的原因之一。
什么道之争,扯几把淡……朱希忠冷冷想着,所谓的道,就是老弟所说的利益。墨家侵蚀了儒家的利益,便引来了围剿。
可如今大战在即,老弟统领大军在外,一旦此战获胜……老弟和墨家的声威将会高涨。
这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你们说墨家如何如何不好,蒋庆之这为墨家巨子如何如何不堪,可当异族大军来袭时,却要依仗着这位巨子御敌。
你等说儒家如何牛逼,人才如何多如繁星,可为何出不来一个名将?
这究竟是谁在吹牛笔不上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