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老的学生们都笑:「老神仙说了,这东西一亩地能产上千斤。」
吴加亮吓了一跳,第一反应就是「你们骗我」,但是第二反应就是「这群人不似说谎,是真的认定这东西能产上千斤」。
他按照自己的农业常识来推断,一个植株如果结一个穗,而每个穗都有自己手上这颗玉米这麽大,一亩地上千斤还真有可能做到。
心里不禁暗想:这东西在宋徽宗还在时,可以当成祥瑞进献,依得宋徽宗的性子,当场封个大官。
当然,宋徽宗现在已经被金人抓去玩耍了!
新一任皇帝老儿赵构现在正在南逃,估计也没心情玩什麽祥瑞不祥瑞的。
但这东西依旧可以变成文官的政绩,可惜俺是个县尉,只管治安,不管农商,若俺是县令或者主簿,便全县推广,明年政绩不得飞起来?
想到这里,他便拿出一张手帕,将咬了一口的玉米棒子小心翼翼的包起来,
收进了衣袋中,准备带回去给县令崔卫华尝尝,建议他推广种植,算是卖个人情给县令。将来自己行事的时候,来自县令的肘就会少一些。
吴加亮收好玉米,对着廖老抱拳为礼:「多谢真人,俺也算长了点见识了,
此等好物,定会好生琢磨,来年俺也弄一些来种。」
廖老便乐呵呵的笑:「好的好的,要来学种植方法哦。别光拿了种子就跑,
会种不好的。我当年做知青的时候,就碰上有一户老农,也不学种植方法,拿了一包种子回家乱折腾,结果颗粒无收,却又跑来骂我给的种子不好。」
他的学生们听到这里,便开始骂了:「如此不知好岁的老匹夫,就该拖出去乱棍打死。」
廖老:「别别别,不要动不动就把人打死,这样不好。」
吴加亮又继续向前走·
过了正在「教学阶段」的玉米地之后,前面就是种植粟米的田地了。
粟米是山东地区的常见农作物,老百姓们个个都会种,廖老只是轻微地调整了一下他们的种植方案,给他们加入了一些更科学的理念,就不必亲自教学了,
由农民们自己操作。
吴加亮刚走到粟米田边,就见到几个农民正围成一圈,将一种奇怪的小圆球倒进木盆里,然后往木盆里加水,用木勺子搅拌一个年轻农夫负责搅拌,而一个老农夫站在旁边,手上拿着秤,将那种奇怪的小圆球过秤,秤好之后,才倒进木盆。
年轻农夫嘴里埋怨道:「爹,你每次只称这麽一点点做甚?一次多倒点进来嘛。」
老农夫骂道:「你急个屁!宁少勿多,宁少勿多,老神仙反覆说了一百遍,
宁少勿多—这东西若是放多了,就会烧苗。」
年轻农夫:「这不是神仙水麽?多放些应该能是多收些粮食呀,怎会烧苗?
,」
老农夫骂道:「老子白生了你这个蠢儿子,就算是粪肥,浇多了也要烧苗。
你这混蛋连这个都不知道,长大了肯定种不了田,给老子学铁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