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
李林甫对恶钱的厌恶,主要来自于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控制不了。
如果能够控制,他就不厌恶了。
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其必然规律,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如果大唐的官方铸币能满足全国的需求,就不会有假币出现。
还是那座阁楼,李林甫负手立在窗口,打开窗户,聆听着不知从何处传来的琴音。
他刚才与李瑁他们聊了一会,十分头疼,所以想着打开窗户透透气,缓解一下。
他的工作劳心费神,所以常有头疾,
达奚盈盈已经派人送进来一尊小暖炉,然后将一领毛巾在炉上烤热之后,上前求得李林甫同意,然后围在了对方的额头上。
维持头部保暖,是可以缓解疼痛的。
「十八郎的想法是好的,难点就在于,恶钱极为复杂,参与人数过众,各有各的念头,」李林甫淡淡说道:
「老夫就怕一个不好,被他们所裹挟,以至于造成货币动乱,影响贸易商业」」
李瑁点了点头: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想办法应对,削减西北军费,那也是明年的事情,
我们尚有一年时间准备,杨洄正在拿回族内的恶钱管理权力,再加上达奚盈盈,
出了问题,我们还是有能力反制的。」
「还有裴夫人,」达奚盈盈补充道:
「恶钱经洛阳入长安,武家的态度至关重要。」
恶钱集团,最高层是是十一个大家族掌握了话语权,分别是:
李唐宗室丶京兆韦氏丶扶风窦氏丶河东裴氏丶赵郡李氏丶太原王氏丶太原武氏丶洛阳元氏丶荥阳郑氏,弘农杨氏丶洛阳独孤氏。
这些家族全部属于两京走廊贵族集团。
在他们下面,还依附着大量的小家族,而负责恶钱生产的江南氏族,则是颇为独立,他们负责生产,北方集团负责销售,构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
恶钱的产生也有其历史原因,南方囤积着大量旧朝货币,如果按照唐律销毁的话,民间财富将遭受空前重创,所以恶钱应运而生,就是为了对冲开元通宝对南方货币体系造成的冲击。
「尚书省有过清查,如今良钱最集中的地方,反而是江南,」李林甫继续道:
他们将恶钱送入两京,自己却文囤积良钱,以至于铸币场倾尽全力,也缓解不了民间对良币的需求,如果恶钱能够在江南大量流通,其实对两京来说是好事。」
说罢,李林甫看向达奚盈盈道:「达奚娘子应该是最清楚的。」
达奚盈盈点了点头:「恶钱需以良钱购买,这麽多年,确实有天量的良钱流入了江南,除扬州之外,恶钱在江南并不盛行。」
大唐中枢,不单单排斥河北,也排斥江南。
朝堂上来自河北的官员终究还有一些,江南就比较少了,朱丶张丶顾丶陆四大吴姓,王丶谢丶袁丶萧四大过江侨姓,在两京做官的其实并不多。
还是那句话,李治和武则天好不容易狼狠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在李隆基时代,又走回头路了。
朝堂中枢由两京贵族把持,势必造成地方政治分裂,这就是为什麽历史上会有安禄山之乱和永王李江南之乱。
李瑁淡淡道:
「江南常年输血京师,大量租赋流出,那麽他们为了巩固当地,吸收良钱是在所难免的,没有谁对谁错,是朝廷在大方向决策上,有疏漏之处。」
李林甫其实是认同李瑁的,很多人也知道国家政策其实存在一些重大弊端,
但是没办法,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皇权,政策也是为了皇权制定,为国为民才在其次。
两京贵族集团,是李隆基的拥,是他的权力基本盘,不能丢的。
一直坐着没声的盖擎听的非常认真,而他也明白了自己今天为什麽会出现在这里。
朝廷要削减河西军费,其中利弊,想让他知道,如果恶钱行不通,削减便是在所难免,他能够理解的更透彻一些,对于朝廷将来施行削减之事,是有帮助的李瑁已经跟他提过,维持好与李林甫的关系,盖擎将来的节度使之位,基本不会出问题。
「卑职是河西出身,比右相和隋王更为了解藩镇将土,」盖擎缓缓道:
「军中皆为粗鄙武人,朝廷跟他们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我大唐边关,当下皆为募兵,长征健儿本来就是冲着钱,才心甘情愿留在边关服役,削减军费,恐难以施行,小则聚众抵制,大则恐引发兵乱。」
别的兵马使,都不会有盖擎这样的深刻认识,因为盖擎可以参与节帅府所有军事和行政事务,名义上是一军主将,实际上相当于河西节度副使,都是少师了。
盖擎继续道:「在军中,什麽钱都能动,唯独军那是万万动不得,上面有节帅府,下面有各路兵马使,各镇当中也是自成派系,大家一门心里都是想着找钱,多多益善,如果动他们的钱,恐怕不好收场。」
还是那句话,不管你在军中官阶大小,你必须要做的,以及必须要长期维持的,就是你与手下那帮人的关系,而巩固他们对你的忠心,钱财是首选,钱给到位了,咱们才能谈感情。
这就是为什麽,李光弼想要掌握赤水军,是永远都不可能的,因为盖嘉运会卡他的军,让他无法像盖擎那样顺顺当当收买人心。
李林甫皱眉道:「这麽说,你也倾向于在恶钱上面想办法?」
盖擎点头道:「军中不比其它地方,闹事屡禁不止,都是性情中人,脑子一热根本不计后果,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李林甫叹息一声:
「那就先从恶钱方面着手,老夫不便参与,这事交给隋王,你将他们摆平了,剩下的事情老夫来做,不要拖得太久,三月之内我要见分晓。」
李瑁点了点头。
李林甫这句话,等于是授予了李瑁插手恶钱的权力,而且会以中枢在背后支持李瑁所有针对恶钱集团的动作。
而李瑁要做的,就是让恶钱集团配合朝廷,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稀释藩镇财富,将恶钱流入藩镇,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其实也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等到财政健康一些之后,就会再来一次打击恶钱的专项行动,将放出去的水再收回来,确保经济平稳运转。
这世上没有哪个政策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一直变化,来应对当时的各项危机。
接下来,盖擎终于提到了杨玉瑶的事情:
「裴夫人想请右相帮着拿个主意,她会依从右相的建议。」
李林甫关上窗户,坐下后朝李瑁笑道:
「她这麽做,有两个可能,一是在本相面前表现的诚意一些,迫使我安排窦铭,二是她拿了窦铭太多的好处,还不回去了。」
「就是第二点,」李瑁笑道:
「三娘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她敬重右相,断不会认为右相会给她这个面子来安排窦铭,她现在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看着风光,实则债务遍地,家里的库房修了那麽多,却是今日进明日出,她这麽个花法,金山银山也经不住。」
事实上,李瑁和李林甫都清楚,杨玉瑶一个寡妇,再能花钱,也不可能花的了那麽多,原因在于,人家的赚的钱,大头都送给了圣人,补贴了太府寺,饥荒自己扛着。
这样的空中楼阁,看似不稳固,其实稳得一批,因为只要圣人一天在,杨玉瑶这座聚宝盆便一直生效。
「谁给她出的主意,让老夫来决定?」李林甫笑道:
「她既然还不回去,那麽窦铭的事情,我还真就得帮她办了,其实就是裹挟老夫,罢了,窦铭自视极高,其实不过如是,当下就算让他进中枢,也都在老夫掌心之内,翻不起什麽浪来,隋王如今又要干预恶钱,这个人情不管窦铭认不认,我交给你来做,你得空了见见他,看他想要什麽位置。」
窦铭是窦家恶钱集团的话事人,作用相当巨大。
李瑁点头笑道:「他好像与四王有牵扯,利用好了,也许能给太子造成一些麻烦。」
「呵呵......」李林甫笑道:
「他们现在想着坐山观虎斗,盘算着到了最后捡便宜,老夫偏要将他们拉下水,人的欲望是会随着权力的增加而增长,现在将他们捧上去,咱们什麽都不用做,他们自己就会主动去争去抢,老夫可以让出一些利益给他们,但太子可让不出来,窦铭的事情你尽管去做,你答应的就等于老夫答应的。」
「好,」李瑁点了点头。
李林甫重新整理下噗头,起身要离开了。
李瑁三人赶忙站起来相送,李林甫却摆了摆手:
「不必了,你们接着聊吧,老夫年纪大了,比不得你们的精力,今后同乘一船,望诸位同心协力。」
盖擎和达奚盈盈赶忙应声:
「绝不辜负右相抬爱。」
他们同乘的,就是李瑁的船。
「是杨钊去找的你?」李瑁等到李林甫走后,问道。
盖擎点了点头:「看样子,这个主意多半是杨钊给三娘出的,如今看来,高明啊,右相终究还是让三娘安安心心的将钱揣好了。」
「小计谋,大智慧,怪不得杨家会捧他,」达奚盈盈也道:
「将来不失为一个好助力。」
李瑁笑了笑,没有声,杨钊可是个双刃剑,用不好了会反噬的。
杨钊劝说杨玉瑶,将窦铭的事情甩给李林甫做决定,这一招真正牛逼的地方在于,杨钊是知情人。
他知道杨玉瑶的钱,流向何处,而他也料定,李林甫必然会满足杨玉瑶的要求。
因为人家杨玉瑶在给国家补亏空,在给圣人补亏空,已经拿不出来退给窦铭了,怎麽拿?难道从太府寺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