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会等您大胜归来
“下面播报一则国际新闻。”
主持人李瑞英和张宏民的经典搭配以零失误著称,但在今天,她的声音难得带有一丝激动。
“我国著名青年偶像作家方星河于近期开展的文化出海国际行,在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引发轰动反响……”
屏幕上播放了一些王彬提前传回的片段。
其中,有越南粉丝拥堵机场的盛大场面,有方星河受到泰国文化界热烈欢迎的座谈会,更有在新加坡签售时步行街的寸步难行,最后一幕,则是演唱会般的巨蛋场馆。
“……所到之处,受到粉丝的热情追捧和文化界的热烈欢迎,为推动我国文化出海实现了重大突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左翼领袖、殿堂级作家大江健三郎高度评价道:方星河的为人和作品一样充满雄浑气魄,一个好作家,必须敢写、敢言、敢于向不公开火,现在日本的年轻一代,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
新闻联播用了整整一分半钟来描绘方星河的国际行。
播出来的画面,每一帧都很震撼。
不过主要是聚焦在粉丝的热情和文化界的反响上面,比如泰王接见,比如北越粉丝集体唱了一首《喜欢你》,比如日本粉丝万人高喊“不是的”。
真正敏感的东西,一点都没放。
比如在新加坡和米国大兵发生的那一点小冲突,全剪了,再比如眼下把日本搅得翻天覆地的言论,一个字没提。
这个时期的宣传政策,受限于大环境,更受限于硬实力,甚至还受限于部分领导的保守谨慎性格,总而言之,就不可能把这种敏感事件全盘讲清。
地方媒体就会大胆一些,纸媒则更大胆一些。
额,有必要单独提一嘴吉省的媒体,他们不是大胆,他们颠了——报纸加电视台,搞出来差不多20多篇连续报道,从方星河出国开始就没闲着,天天高潮。
“我国文化旗帜方星河的经典名著《苍夜雪》热销海外,销量屡次刷新当地记录……”
“我省文化标杆方星河以其强大的个人魅力风靡海外,所到之处,粉丝闻风而拜……”
“吉省少年征服亚洲,数千粉丝当街痛哭……”
“多国网络热议:如何才能获得中国国籍?我们想和方星河呼吸同一片土地的空气!”
上述这些都是官方新闻的主题,夸张,但终归还要点脸,如果再看那些非新闻类的节目和小报主题,神仙来了都得红着脸走。
比如什么“泰王欲联姻,方星河婉拒,公主难掩失落”,截了一张公主和方星河聊天的侧面照片就开始编。
离谱,但有销量。
直到方星河爆破日本之前,国内一片喜气洋洋,大部分人都感觉非常提气,因为方星河的大获成功而与有荣焉。
但是,情况在大阪签售会之后急转直下。
吉视新闻把“方星河答日本记者问”截取了几个片段,做成新闻,顿时在中国舆论界炸出核弹级冲击波。
全程录像没能通过广总审核,发不出来。
截取的片段也都是相对缓和的部分,真正的劲爆内容全都被剪了,新闻播报员的稿子也只能念得遮遮掩掩。
不过第二天的报纸就清晰多了。
《方星河的日本行——我来这里不只为了卖书,我还想问问,你们欠中国人的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
以“血债”为主题的文章,顿时叫国内炸了锅。
然而,结果并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褒贬各半,争吵不休。
顶级官媒立场含糊,以人日为首的报纸压根就没怎么提,而以南都为首的资媒全力集火方星河。
程大益:“有辱国体、斯文扫地。”
屠夫:“任性妄为的方星河终于还是将人丢到了国际。”
烈炎山:“经济发展的大局下,作为青少年偶像的方星河终于还是用他的哗众取宠给了我们重重一击。”
笑川:“破坏和平稳定大局,方星河罪不容恕。”
一时间,千夫所指,骂声不休。
严格来讲,方星河的行为在国内的支持率,甚至还要低于在日本的支持率。
在这个年代,仇日真的不是主流思想,最起码在精英阶层不是。
两段蜜月期内,日本对国内的长期经济援助,包含了直接投资、低息贷款、学术扶持、留学援助、文化交流等等相当多的关键项目,一大批文化精英和学术精英得到了访日交流、留学旅游、合作项目等不同程度的支持,“心理关系”相当亲密。
精英阶层的媚日分子,要远远大于仇日分子。
到了罗太君崛起的那个时代,情况其实已经好多了,远不像现在这样一边倒。
所以方星河给国内的底层百姓解了气,却受到文化媒体界的猛批,这一次,就连各路经济专家和地方政府都有人批评他“野蛮成性不顾大局”。
王查理懵了,方粉懵了,国内百姓也懵了。
不是,这也能黑?!
能的。
他们将黑点抓得非常精准,比如烈炎山的文章,以其一贯的迷惑性,征服了一大群盲目群众。
“我完全同意中国人仇恨日本人的正当性,也理解方星河强烈的个人情感,但我不禁要问:我们是不是真有必要在那样的场合下、在别人的土地上、以一种最不理智的方式,去激化原本已经极大缓和的矛盾?
个人情感和国家发展,到底孰轻孰重?
我们的国民收入还很低,我们有整整8亿农民还在靠天吃饭,我们有2.5亿极度贫困人口,我们有好多城镇职工家庭供孩子上学都费劲……
所以加入WTO势在必行,坚持开放深化改革,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当前的一致目标。
努力争取日本韩国美国的资本和技术,不是向资本主义投降,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广大同胞填饱肚子,摆在我们面前最最刻不容缓的问题不是解决仇恨,而是解决生存。
方星河《苍夜雪》里的东北,是全国所有经济塌陷区的缩影,只有发展才能撕开黑暗,只有找到出路才能让下岗工人脸上重现笑容。
方星河不懂这样的道理吗?
不,他懂,他只是任性惯了,自以为是惯了,哗众取宠惯了。
一本书收入好几千万人民币,所到之处,人人追捧,他和我们早已经不是一类人,还有什么必要顾全我们的大局?
日商震怒,多地爆发抗议,多笔重大投资受阻……
影响的只是当地居民,影响的只是地方发展,影响的只是国家的外交关系,反正又影响不到他。
这件事如果继续闹大,将给我们刚刚恢复的经济重重一击,但是用方星河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来反问:关我屁事?
呵!闹得越凶,反而于他越有利。
我一直就说这孩子太自私,现在你们亲眼看到了——荣耀归他,痛苦我们扛,这就是方星河,被少数傻子亲手树立起来的文化偶像。”
这篇雄文,让烈炎山重新回到巅峰。
没学过逻辑学的人,还真是搞不清楚里面的各种放大和替换。
他又在文章里摆了好几个不知真假的例子,什么青岛某工厂建设暂停,什么南京多笔投资受阻,什么多家外商对国内的投资环境产生怀疑,普通读者哪里有能力分辨真假,就觉得方星河好像真的造成了好大破坏。
自诩成熟理智的中年人们一下子就找到真理了,纷纷抱着“个人情感的释放不应该影响国家发展”的高大上理念,认为方星河言行过激,太膨胀太飘。
13丑们也学聪明了,抓住这个角度狠批。
“从个人感情出发,我也憎恨当年日本的军国主义,但今日之日本,与当初之日本,不是一个日本。今日之中国的主要矛盾与当初之中国的主要矛盾,也不是同一个矛盾……”
“作为中国文化界的标杆性人物之一,方星河早已不再只是代表自己,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外展现出一个非常糟糕的态度。”
“在别人家的土地上对着别人家的媒体骂别人傻逼,纯粹就是个人素质太差,真是丢人丢到国际上了。”
“我不接受方星河的代表。我仇恨任何人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理由。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有必要仇恨现在的日本人吗?不。我觉得我和他们都一样,都是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劳碌的普通人。相反,我倒是觉得我和方星河不再是一类人——他已经是资本家了。阶级大于国籍,这就是我的观点。”
“短时间内的巨大成功让方星河变成了一个怪物,集桀纣的残暴和东方不败的唯我独尊于一体,对人对事没有丝毫敬畏……”
太多人跟风开麦,又一场喷方运动,轰轰烈烈的铺开。
一时间,声援如同星火,谩骂如同暴雨,方星河的名声看上去摇摇欲坠。
现在和后世不一样,后世,谁敢在公共平台上辱骂顶流,粉丝的爆破和平台的铁拳一定会教他做人。可在纸媒时代,只有媒体界才能发言,所谓的粉丝算个屁?
他们就只能在互联网上狂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