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quyouplay.cn
字:
关灯 护眼
烽火中文网 > 海藏 > 2.人物

2.人物

“二十万?你怎么不去——”抢劫啊!原本男人是想说这句话的,但看到叶青这张脸,他在最后关头又将之咽了下去,不过语气和神态也不怎么好就对了。

叶青看出了他心中所想,于是淡淡道:“我这是真东西。”

真的不能再真了。

男人闻言,上下打量了叶青一眼,倒也没再说不信。然而他横看竖看,面前这个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女生而已,大学毕业了没有都不知道。

如此,叶青的信誉度降到了最低。

扬了扬眉毛,男人一脸嗤笑的问:“既然你说是真的,那你告诉我,这东西是从哪儿弄来的?”

盘子崭新,连磕碰的痕迹都没有,就算是从宋朝小心翼翼供奉到现在,也不可能有这么完整。

所以面前这女生一定是在撒谎。

听到这句问话,叶青沉吟了片刻,然后缓缓解释:“我家祖传的。”

“你的意思是,这些盘子也都是真品?”男人忽然一扫心中被耍的懊恼,反而有些想笑。

“是。”如果他要是真的开口,石器时代的自己都能给他找几个出来。

不过那些器皿不好看,艺术价值也不高,听说除了相关博物馆之外没有多少人喜欢,她也就没费事去寻。想到这里,叶青垂下了眼睫。

怎么可能有人手里有一二三……四十多件真盘子,那家里得富裕成什么样子,还用出来摆摊?

体验生活可没有这么体验的,这叫败家。

男人挨个数了数蛇皮袋上放的瓷器,抬头看到她这样,忽然就没有撩妹的心思了,反而兴致勃勃的准备给她科普点知识,“那你知道,真正的宋代汝窑天青盘值多少钱么?”

这女生一看就是行外人,原本男人摩拳擦掌准备在大庭广众之下好好给她上一课,免得她以后再闹出这种乌龙,全当是日行一善了。然而下一秒,女生的话让他面色一僵。

“知道。”叶青的声音不疾不徐,更没有半分卖弄的意思,她将自己所知道的东西用平静的语气讲述出来,只是稍微呆板了一些,活像掉书袋,“汝窑是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首,瓷器似玉、非玉、胜玉,其中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珍。”

汝窑乃官窑,所出器皿具为北宋皇室所用,但这皇室中人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天青多被皇帝作为御品,价值比起其他自然更胜一筹。

拿二十万买块瓷片行,买一个完整的盘子绝对不可能。

没想到科普不成反被教育,男人张了张嘴,脸色有些涨红。

对方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叶青倒也没打算让他下不了台,想了想,她道:“我是帝都大学历史系的学生。”

所以知道这些事很正常。

抹了把脸,男人神情郁郁,“名校生?那你还来这里骗人。”

谁不知道金灭北宋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因为开窑时间只有短短二十年,从中烧制出来的瓷器到南宋时候就不多了,流传到现在更是不必提,所存之量连三位数都没有。

台北故宫二十一件,帝都故宫十七件,海市博物馆八件,散藏在国外以及私人手中差不多只有十件,林林总总加起来存世的大概七十九件。1992年,直径八公分的汝窑小盘以154万美元的成交价被米国藏家拍走。2012年,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更是拍出了2.0786亿港元的天价。不提这些,其中一个汝窑出产的小残件都能拍到六万美元。

故而在潘家园这里,要用二十万买到这么完美的汝窑天青盘,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哪怕是买彩票中一千万都比这个概率大。

见对方就是不肯相信自己,叶青也懒得再同对方周旋,“我没有骗人。”

“我用信誉担保,学生证也可以给你看。”

现在证件伪造起来多简单,几十几百块钱米国常青藤大学毕业证都能弄两张,还带盖章的那种。

男人下意识的撇嘴,然后他将手中触感润糯的盘子放下,耸肩道:“我穷,不买。”

这玩意儿谁上当谁就是傻子,他虽然有钱,但也不是这么个造法。

语罢,男人摇头晃脑的离开了这里。

因为两人纠缠了足足半个小时,国人又喜欢凑热闹,所以等他走后,叶青的摊子很快就被原本围观的人给挤满了。

他们也想看看叫价二十万的盘子是个什么样。

好几个人嬉皮笑脸的找叶青聊天,除却汝窑天青盘之外,他们还指着别的盘子问东问西。

“那个是汝窑,那这个是什么?”

“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

哟嚯,比汝窑更厉害,“多少钱?”

抬头看了对方一眼,叶青思来想去,决定再把价格往下降一降,“十万吧。”

还是很贵啊!

唏嘘片刻,那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买不起。”

“但你能让我拍个照嘛?”

很多年轻人是对古董没有研究的,但架不住他们脸皮厚。这些人觉得东西好看,下意识的就想拿手机。

他们虽然聒噪,但到底还是有分寸的,当然也可能是怕她讹诈,几人只看东西,却绝不动手去摸。

既然不接触实物,对叶青来说也就不疼不痒,“拍吧。”

反正她也无所谓。

一直到一个小时后,摊位才重新变得安静起来。

托叶青的福,人流量一下子变大,到傍晚时分她一件东西都没卖出去,倒是一旁尖嘴猴腮的青年卖了不少。

推荐阅读: 转生神树,我打造阴兵家族 大明话事人 割鹿记 食飨之诗 阴脉先生 天下长宁 末日:我真不是土匪 我开的真是孤儿院,不是杀手堂 太古第一神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