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是那种过时的书桌,锯末板子外面粘了一层木纹纸,有的地方被水泡开了,露出里面芝麻粒一样的锯末,真正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晓荷伸手慢慢打开书桌上的台灯,书桌上立刻出现大片的光晕,这光晕随着她手的动作一点一点变强,她的眼睛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光亮。桌上很简单,一个小兔造型的笔筒,几本休闲杂志,还有一本当年的台历。
晓荷从桌子上把台历拿起来,这是一本超市赠送的台历,上面罗列了各种酒水、海鲜、蔬菜等经营品种,色彩鲜艳,形态逼真,让人光看广告就有购买的冲动。晓荷慢慢翻开台历,没有看让人眼花缭乱的正面,而是直接翻开了台历的背面。
台历的背面是排列整齐的阿拉伯数字,与正面的繁华相比,这里似乎是铅华褪尽的后台,冷落中带着几分寂寥,但是这却是陈晓荷留下这本台历的唯一用意,她可以用这个台历做记事本。这本台历过去的月份几乎每页都是各种圈圈点点,有孩子打疫苗的标记,有交水费、电费、煤气费的日期。
晓荷有一个习惯,凡是做过的事情她总是第一时间记下来,以便下次很快对上号,现在记忆力一天不如一天,好记性还不如烂笔头呢,何况她搁爪就忘。她今天之所以打开台历,是想把白天交电费的数目记下来,那个收电费的老大爷眼神不好,经常把电表抄错,张冠李戴,所以她必须把当月的数字记下来,以便下月核实一下。
晓荷把台历翻到三月份那一页,在三月二十六日的数字上轻轻画了个圈,在圈的边缘上用最小的数字写下电表数。
做完这些,晓荷似乎完成了一项任务,开始悠闲地一页一页翻看台历,黑色的碳素墨水笔画出了各种图形,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三角形的,它们环抱着可爱的阿拉伯数字,在陈晓荷的心里代表不同的意思,这就像密码,只有陈晓荷才可以破译。
翻着台历陈晓荷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自从过了三十岁以后,她感觉时间像长了翅膀一样,好像才过完春节没几天,这转眼就到三月底了。晓荷慢悠悠地翻着台历,仿佛那就是她的青春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尽管很慢,可三页还是很快就翻完了。
翻完三页,晓荷正想把台历放回原处,忽然发现有点不对劲,她怎么感觉这本台历上一个红色的标志也没有?她收回放台历的手,急忙又翻了一遍,她翻得有点急促,硬硬的铜版纸发出清晰的哗啦声,更让人心烦意乱,三声响过,晓荷终于证实了这本台历上确实没有她要找的标志。
那个标志是陈晓荷的秘密,也是她多年的习惯,这个秘密就是每当晓荷和丈夫魏海东享受一次鱼水之欢后她就在台历上用红色的圆珠笔画一个红色的心形标志。以前的台历上每个月都会有几个那种红色的标志,每当看到这样的标志晓荷就想起魏海东激情澎湃的样子,不由得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