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端着手机的手也有点抖。
抬头时,却发现老王不知何时已经出来,此时正在门前维持着交通,临近清明,来扫墓的人这几天一直不少。有些人不想和大家挤在一天来祭拜,便会将日子和清明错开几天。
现代人讲究创新,这祭祖的日子自然也可以打商量的。
我稳定了下自己的情绪,尽量在他面前不露出紧张的神色:“老王,这些……碑是干嘛的啊?怎么看着这么怪?”
老王手头正忙,也没理会我情绪的变化,随口应付道:“那是官方正倡导的草木葬,不收费,还补贴给一块墓碑,以后扫二维码在网上祭拜就行了,不用到墓地来。”
听他这么一说,我便想了起来,前几天听同事说,北京正推广一种二维码祭拜,没想到政策已经落实到我呆的这三线小城市了。
这种葬法据说就是将死者的骨灰撒在草坪或树木之下当肥料,是一种号称回归自然的新葬法。这种方法倒是节省土地,只是没法知道哪个人具体被葬在哪个具体的地点上。
所以官方免费送一块二维码碑,自己扫描一下,就会出现死者的照片和生平,在家里就可以祭拜,真是创新到姥姥家了。
我终于松了口气,看来是这石碑没什么问题,刚才说不定是软件出错,或者手机系统的BUG。
于是我将微信关掉,又打开QQ,点开右上方的“扫一扫”功能,对着刚才的那块墓碑,重新扫描二维码。
我尽量把手端得平稳,不让手机晃动,紧盯着屏幕上的绿线,看着
它从上移动到下。
软件很快读取成功,软件开始跳转,接着弹出一个对话框——“你确定要加对方为好友吗?”
我整个人都僵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要先加好友才能看到墓碑上的信息吗?祭拜死者前要先加死者的墓碑为好友?
我不死心,又把手机对准了另一块墓碑上的二维码,看还会弹出什么信息。
我感觉自己的心快从喉咙里跳出来了,屏幕一直在抖,连扫描都没法聚集。
忙了好半天,屏幕才开始跳转,进入了一个独立的网页。
最先显现出来的却是一张一个漂亮女孩的照片,下面是一点儿简短的生平简介。
我不由松了口气,看来这块墓碑是正常的,真的是死者的信息。
若是我最先扫描这块墓碑说不定还真以为是佳鬼有约呢,但此时却无心去感叹这姑娘年纪轻轻便英年早逝了。我又把手机对准了下一块石碑,这次出现的是一个中年大叔的照片,好像是个司机出车祸的。
我没去打量文字的内容,又扫描向下一块石碑,这次出现的却是个有点秃顶的年轻小伙子的照片。再接下来是最后一块石碑,扫描后,出现的一个学生模样的女生,看着很是稚嫩。
我轻舒了口气,看来不是手机的问题,软件也没有问题。我望着最初的那块石碑,还是忍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又对着那个大二维码扫描试试。
我的心有点紧张,既希望一切正常,又隐隐盼着出现一丝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