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一次,爱默生和他的儿子试图把一只小牛赶入牛棚,但他们犯了一个一般人所犯的错误只想到他们所要的:爱默生在后面推,他儿子在前面拉。但正如他们自己一样,这头小牛也只想它自己所要的,结果它蹬紧双腿,顽固地不肯离开原地。
他们父子的一举一动被一位爱尔兰女仆看到,她虽然不会著书立说,但至少在这一次,她比爱默生了解更多关于牛马的知识。她想到了那只小牛所要的,因此她把她的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让小牛吮着手指,并顺利把它引入牛棚。
不知你意识到没有,从一降生开始,你的一切思想和行动皆是因为你有所需求。也许你会问:我那次为什么捐给红十字会100美元因为你要助别人一臂之力,因为你要表现一种美好的、不自私的、神圣的行为。
如果你更看重100美元,也就不会有那次捐赠了。当然,你捐钱可能是因为你不好意思拒绝,或你的一名主顾请你这么做。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你捐赠是因为你渴望得到什么。
在极具启发性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哈利欧佛瑞这样写道:
行为发自我们的基本欲望而我所能给予想劝导他人的人不论是在商业界、家庭中、学校里、政治上最好的一个忠告是:首先,撩起对方的强烈欲望。能够充分做到这点的人就可以主宰一切,否则,将处处碰壁,独处一生。
安德鲁卡耐基,那个常为贫穷所苦恼的苏格兰少年,最初的工作每小时只有两分钱,后来却捐出了365亿美元。他很早就懂得影响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处处为人设想,看他们需要什么。卡耐基只上了4年学校,却深谙处世之道。
卡耐基有两个侄子在耶鲁大学读书,常常忙得忘了写信回家,完全不理会家人的担心。安德鲁卡耐基同别人打了100美元的赌,说他可以要这两位侄子马上回信,虽然在他信里提也不提这一点。于是他写了一封闲话家常的信,末了还提到附上5美元钞票一张,送给他们当礼物。
当然,他忘了把钞票放进信封里。
很快回信就来了,两个侄子感谢“亲爱的安德鲁伯伯”,然后下面的情况不用讲,你们也都知道了。
另外还有个史坦诺瓦克的例子。
诺瓦克先生住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有天下班回家,看见最小的儿子吉姆躺在客厅地板上又哭又闹。原来吉姆第二天就要上幼儿园,而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去。诺瓦克本能的反应是把孩子赶到房里,警告他最好乖乖上学去,因为他别无选择。但是,这晚他想到,这样并不能让儿子带着好心情去幼儿园。他想:“假如我是吉姆,什么东西会吸引我到学校去呢”于是他和太太列出许多吉姆喜欢做的事,如画画、唱歌、结交新朋友等,然后付诸行动。
我们都到厨房的大桌子上用手指画画我太太、另一个孩子鲍勃和我,都画得兴高采烈。果然没多久,吉姆也来瞧热闹了,并且要求加入我们的行列。“啊,不可以,你得先到幼儿园去学怎么画才行啊”为了激起他更大的兴趣,我把刚才列在纸上的项目,逐一用他能够了解的话去打动他当然最后告诉他,这些东西幼儿园里都有。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一下楼发现吉姆坐在客厅椅子上。“你在这里做什么”我问。“我等着上学去啊我可不想迟到。”全家人的努力,终于引起吉姆的渴望,这是威胁和争论所不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