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布森的第一本书出版12年后,《华尔街日报》主编威廉·彼得·汉密尔顿出版了一本几乎同名的书《证券市场晴雨表》(1922年)。汉密尔顿受到巴布森理论的影响(虽然汉密尔顿主要是受查尔斯·道的影响),他描述了市场提前反映经济的一个经典例子。1907年股市恐慌之后,汉密尔顿担任1908~1909年《华尔街日报》主编,他被洪水般的来信淹没,人们愤怒地质问他,反对华尔街的证券交易,原因是那段时间股市在涨,而国家的经济形势却十分糟糕。这些信中最温柔的谴责是:当罗马着火时,华尔街却在演奏钢琴庆贺。
然而,这个时期汉密尔顿形成了他自己的观点,市场仅仅提前反映了即将到来的经济好转。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市场事实上期盼的是来年的经济复苏。因此汉密尔顿同意巴布森的观点: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但他不赞成巴布森的大的市场投机机构可以操纵股市的看法。在汉密尔顿看来,那些机构可以短期影响市场,可以操纵单只股票,但他们不具有控制整个市场价格运动的能力,因此股市实际是“独一无二的晴雨表”。
测试股市晴雨表
没有人能够想象出比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更好的例子来测试股市的经济晴雨表功能了。早在大崩盘的前两年,巴布森的咨询机构就建议股民卖出手中的股票。但是股市继续飙升,在很多人看来,巴布森迂腐可笑。他对股市前景的悲观看法找不到一个知音,这更加深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迂腐形象。几乎所有的专家——从经济学家到投资咨询家——都极度乐观,他们强力推荐买进股票,而不是卖出。
市场欣赏的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劳伦斯的观点,他在1929年说:怎么也看不出估价被高估了。另一个专家耶鲁大学的费雪教授是股市基本面分析的理论权威。他宣称:股市似乎到了永恒上涨期。但这还不是乐观主义的极端例子,一群哈佛大学经济学家主编的时事通讯《哈佛经济学会》连续出版多年,该杂志主要评估经济走势。其权威观点是,从1929年崩盘刚刚开始前到1932年的春天,经济将持续增长,而事实是日益严重的萧条。由于对经济形势连续3年判断失误,这个学会最终不得不解散。
犯同样错误的还有胡佛总统、银行总裁、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以及这个国家大部分的权威金融
杂志,他们直到崩盘后甚至大萧条已经来到很久还保持乐观看法。
但是巴布森固执己见。1929年9月5日,当市场刚刚低于才创下的历史新高后,他在“国家年度经济大会”发表演讲,除了重申他的一贯看法卖出股票外,还预测股指会跌去“60~80点”,随之而来的是大萧条,工厂倒闭,人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这番话标志着华尔街崩盘的开始,这就是几乎延续了整个30年代的大萧条的起始点。巴布森的晴雨表通过了最严格的测试。
负一阶导数
1939年,约瑟夫·熊彼特在他的书《经济周期》中试图解释股票市场的早期反应。他发现市场对“摩擦”不敏感,而产业界则敏感得多。根据熊彼特的说法,大萧条后,当经济前景开始好转时,许多公司已被拖得不成样子,最终还是倒闭。这就是产业界的“摩擦”滞后。但股票市场却没有这种滞后。
因此,可以很自然地预计到,一般而言,在没有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股市的上升要比相应的经济回升来得早,而且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