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quyouplay.cn
字:
关灯 护眼
烽火中文网 > 水经注 > 第8章 河水四(1)

第8章 河水四(1)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岸上并有庙祠,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灭,不可复识,一碑是太和中立。竹书纪年:晋昭公元年,河赤于龙门三里。梁惠成王四年,河水赤于龙门三日。京房易妖占曰:河水赤,下民恨。河水又南右合畅谷水。水自溪东南流,迳夏阳县西北,东南注于河。河水又南迳梁山原东。原自山东南出至河,晋之望也。在冯翊夏阳县之西,临于河上。山崩壅河,三日不流。晋侯以问伯宗,即是处也。春秋谷梁传曰:成公五年,梁山崩,遏河水三日不流。召伯尊。遇辇者,不避,使车右鞭之。辇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远矣。伯尊因问之。辇者曰:君亲素缟,率群臣哭之,斯流矣。如其言而河流。河水又南,崌谷水注之。水出县西北梁山,东南流,横溪水注之。水出三累山,其山层密三成,故俗以三累名山。按尔雅,山三成为昆仑邱,斯山岂亦昆仑邱乎山下水际有二石室,盖隐者之故居矣。细水东流,注于崌谷。侧溪山南有石室,西面有两石室,北面有二石室,皆因阿结牖,连扃接闼,所谓石室相距也。东厢石上,犹传杵臼之迹。庭中亦有旧宇处,尚仿佛前基。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昔子夏教授西河,疑即此也,而无以辨之。溪水又东南,迳夏阳县故城北,故少梁也,秦惠文王十一年,更从今名矣。王莽之冀亭也。其水东南流注于河。昔韩信之袭魏王豹也,以木罂自此渡。河水又南,右合陶渠水。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迳汉阳太守殷济精庐南。俗谓之子夏庙。陶水又南迳高门南,盖层阜堕缺,故流高门之称矣。又东南迳华池南,池方三百六十步,在夏阳城西北四里许。故司马迁碑文云:高门华池,在兹夏阳。今高门东去华池三里。溪水又东南迳夏阳县故城南。服虔曰:夏阳,虢邑也,在大阳东三十里。又历高阳宫北。又东南迳司马子长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太史公自叙曰:迁生于龙门,是其坟墟所在矣。溪水东南流入河。昔魏武侯与吴起浮河而下,美河山之固,即于此也。河水又南,徐水注之。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迳汉武帝登仙宫东。东南流绝疆梁原,迳刘仲城北。是汉祖兄刘仲之封邑也,故徐广史记音义曰:郃阳,国名也。高祖八年,侯刘仲是也。其水东南迳子夏陵北,东入河。河水又南,迳子夏石室东。南北有二石室,临侧河崖,即子夏庙室也。

又南过汾阴县西。

河水东际汾阴脽,县古城在脽侧。汉高帝六年,封周昌为侯国。魏土地记曰: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脽邱,上有后土祠。封禅书曰:元鼎四年,始立后土祠于汾阴脽邱是也。又有万岁宫,汉宣帝神爵元年,幸万岁宫,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河矣。昔赵简子沈栾激于此,曰:吾好声色,而是子致之;吾好士,六年不进一人;是长吾过而绌吾善。君子以为能谴矣。河水又迳郃阳城东,周威烈王之十八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雒阴、郃阳,即此城也。故有莘邑矣,为太姒之国。诗云:在郃之阳,在渭之涘。又曰: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谓此也。城北有瀵水,南去二水各数里。其水东迳其城内,东入于河。又于城内侧中,有瀵水,东南出城,注于河。城南又有瀵水,东流注于河,水南犹有文母庙,庙前有碑,去城一十五里,水即郃水也。

县取名焉。故应劭曰:在郃水之阳也。河水又南,瀵水入焉。水出汾阴县南四十里,西去河三里。平地开源,濆泉上涌,大几如轮,深则不测,俗呼之为瀵魁。

古人壅其流以为陂水,种稻,东西二百步,南北一百余步,与郃阳瀵水夹河。河中渚上,又有一瀵水,皆潜相通,故吕忱曰: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其水西南流历蒲坂西,西流注于河。河水又南迳陶城西。舜陶河滨。皇甫士安以为定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南去

历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孟津有陶河之称,盖从此始之。南对蒲津关。汲冢竹书纪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薄坂关。四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犀角、象齿焉。

推荐阅读: 萌兽来袭,美色难挡 无尘之光 火影之岩浆果实 超凡药尊 美人谋欢 阴阳公交车 网游之黑昼传说 你,皮肤很白 清宫,九玉 纯情帝少黑化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