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浩,二十八岁,陕北人。二十岁时懵懵懂懂离开了黄土高坡加入了南下的大军,在广州做过搬运工、建筑工,端过盘子送过水,身无分文时进入三和影像制品厂做保安,遇到了现在的老板欧阳震华。那时欧阳震华正是三和影像制品厂的厂长,见冯浩是自己的老乡且仪表堂堂便留下了他,并安排他进了车间,学到并掌握了工厂产品生产的技术流程,认识并熟悉了各车间的技术人员。由于家境贫困且在广州举目无亲,便一直跟随着欧阳震华。四年前,欧阳震华利用自己在公司十年的基础和资本,毅然举起了反戈起义自己单干的大旗,冯浩义不容辞作为内应暗中策反,将各车间主要技术人员一并带了过来,为欧阳震华稳定队伍扎稳根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去年欧阳震华在天河成立公司时,便特意将他从工厂调至公司,任命为业务经理,同时在市郊番禺丽江花园帮他选了一套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并出资十万帮他付了首付。名为业务经理,实际上就是坐在公司里监管厂里的生产进度和各省市客户的发货跟踪,还有就是接待前来广州的各地客商。其实封经理也好,帮买房付首付也罢,这些都是老板欧阳震华的心计安排。从工厂调至公司名义升经理,实际是瓦解冯浩在厂里的权力和人际关系,以防他效仿自己使工厂陷入被动,帮他付首付买房是对他的无形牵制,让他心存感激又要节衣省用还每月房贷,让他根本没钱可蓄,毫无另立山头的资本和想法,从而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但对冯浩来说,自己身无分文来到广州,跟着欧阳震华七八年时间,虽然还是孑然一身也没什么积蓄,但混到了经理的位置还在广州变成了有房一族,这是多少打工人羡慕的事?!是多少打工人梦寐以求的事?!无论从哪方面冯浩对老板欧阳震华都心存感激。
冯浩是典型的西北汉子,一米八几的个儿、魁梧的身躯,与刚来广州时判若两人。看上去也是仪表堂堂,还有一副经理派头,可不知道为什么,早两年在厂里与办公室招进来做文档的女孩儿谈了几个,不是嫌他没文化就是嫌他没志向,一个也没谈成。特别是去年开始每月工资要一半供房子后,经济压力一下增大,现在在外面混的女孩儿都不是泥巴做的,条件再好口袋没钱也是白忙活,一个比一个世俗和现实,所以他根本就没有谈恋爱的花费了,只好暂时不予理会爱情这骗人的鬼东西,反正经常陪客商在外面,那方面的需求完全可以满足自己,而且不用自己掏钱还可以公司报销。
就在冯浩吃完早餐清理好,准备打电话到厂里核实发货时间时,老板欧阳震华和老婆林豆豆带着一个和于雪一样年龄的女孩儿走了进来。欧阳震华对冯浩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然后走到他那宽大的办公桌边坐了下来,这是于雪来了两个月第一次看到老板欧阳震华坐在那高大的太师椅上,林豆豆和女孩儿则在一旁的沙发上坐下来。于雪赶紧起来先为老板欧阳震华倒了一杯茶,然后为林豆豆和女孩儿也倒了一杯。
欧阳震华,三十八岁,陕西人。单从外表看,其身上没有一点儿陕西人的标志和烙印,倒像一个典型的南方人。一米六几的个头儿且瘦小,黝黑的脸庞总是一副沉思相,好像他的脑子里有想不完的东西,很少看到他有舒心大笑的时候。无论是与人谈事情还是谈生意,他未做决定前对方怎么样也看不出他的真实想法和真正意图,倒是他那双灯泡一样的灼灼有神的大眼睛像探照灯一样,在谈的过程中能把对方内心照得清清楚楚。
&nbs
p;欧阳震华是八十年代后期算比较早来到广州的,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留在家乡的城市,而是怀揣毕业证书和在学校的各项获奖证书来到了广州,进了一家当时只有几十人的三和音像制品厂,放下身价从仓库管理员干起。他坚信,在这需要大量人才的广州,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从仓库管理员到产品发货员,从业务员到车间主任,从厂长到四百多人的总经理,十年时间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坐上了打工皇帝的宝座。他用了五年时间把“三和”商标做成了国内音像市场响当当的名牌,让国内从事音像的客商几乎都认识了三和公司欧阳震华。天河穗园花园小区那套一百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和那台二十多万的北京现代是公司对他贡献的额外奖励,二十万的年薪和百分之一的总额提成另加总经理的灰色收入让他成为打工者仰慕的楷模和典型。公司成了他独立的王国,老板成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皇帝。然而,欧阳震华并不满足,他认为凭他的能力和理念在这满地藏金的阿里巴巴山洞里绝不仅仅是这些,他觉得这仅仅是自己人生的原始积累,仅仅是自己搏击长空扬鞭商海的开始。于是,他私底下用了大半年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待天时地利人和各方均具备的最佳时机突然间辞职,没有商量余地毫不留情地把公司给炒了。在距公司三十公里的花都另立山头招兵买马,注册了雅泽音像制品厂,拉起了自己单干的大旗,吹响了与同类厂家商海无情公平竞争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