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最疼他的亚父……都是因为他的母皇。</p>
曾经他也觉得陈雾山是真的疼爱他,不为任何身份,只为他这个人。</p>
中途他也曾怀疑,也曾犹豫,也知道里头是有尹清霜的原因,但是最后他坚定了自己,认为自己在陈雾山心中应当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自己当上皇帝了之后。</p>
直到迁都一事,陈雾山激烈反对,希望他能迁都保全自己。</p>
小皇帝是高兴的,他觉得自己被人选择了,直到他告诉陈雾山自己坚定不迁都的原因。</p>
原本激烈发对的陈雾山一下子哑火,默不作声的反水,甚至帮他阻止朝臣强行迁都的行为。</p>
小皇帝明明应该是高兴的,因为这次陈雾山又站在了他身边。</p>
可是当时的他扬了扬嘴角,却发现,自己根本笑不出来。</p>
后来,陈雾山在投降的前一天自尽了。</p>
所有人都说他是大楚的忠臣,他这番作为是在追随大楚而去。</p>
但是小皇帝却知道,陈雾山确实是忠臣,可他忠于的从来不是大楚,是他的母皇,当年对他有着知遇之恩的长公主——尹清霜。</p>
所以他自刎了,选择了在大楚彻底消亡前追随着大楚和自己认定的君主而去。</p>
然后把他一个人留在了这个世间。</p>
原来,从始至终,他身边从未有过人。</p>
小皇帝讽刺地笑了笑,他又和牌位说了会儿话,说岑吟别的雷厉风行,说许行舟的作为,说大楚的变化。</p>
眼看天色渐晚,外头的小黄门唤他用膳,他才起身。</p>
“母皇、亚父,孩儿过几日再来看望二位。”</p>
他可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毕竟他还要好好的活着,活着……直到岑吟别过世。</p>
他可答应过他的母皇,要多看看这世间景色,如果有机会,还要替她给岑吟别上柱香。</p>
他一定会,好好活着。</p>
十年后,京城。</p>
又是三年一度的科举,各地的学子从自己的家乡出发,纷纷赶往京城应试。</p>
十年寒窗就为了此事,因此学子们斗志昂扬,摩拳擦掌,等着在考场上大显身手。</p>
他们有的为此甚至赶了两月的路,就为了来京城考个好名次,当了官,光宗耀祖。</p>
虽然现在的大秦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完整的政策,一路上为进京赶考的学子免费提供免费的食宿,让家庭困难的学子也能够进京考试,不会因此拖累家庭。</p>
但是一路行来,哪怕有地方吃饭歇脚,旅途终究是劳累的。</p>
而在踏入京城的那一刻,所有的劳累似乎都被繁华冲散,进京赶考的学子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周围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由激动的脸色通红。</p>
“这就是我大秦的京师啊!果真繁华。</p>
“如果这次我有幸能考上,当上官员,一定要把家乡也变得这般繁华。”</p>
“兄台有志气!”</p>
后方传来一道声音,那学子转头,就见一锦衣公子带着几个侍从,正朝他点头微笑。</p>
那学子是黔首家的孩子,论起家世来与锦衣公子差距不小,换做以前被他这么夸赞肯定会诚惶诚恐。</p>
但是如今他的脸上却没有任何惶恐之色,只是很礼貌的对锦衣公子行了个礼。</p>
“多谢兄台抬爱。”</p>
锦衣公子也丝毫不惊讶,毕竟无论出身如何,他们都是官学出来的学子,论起来都是天子门生,不存在任何身份差别。</p>
更何况官学中什么阶级的学子都有,大家一同读书,是同窗,虽然学子确实会闹矛盾,但是也不存在有人自恃身份看不起黔首出身的学子的。</p>
毕竟当今陛下向来看中品德,但凡想要为官者都会被家中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可娇纵,免得日后触了陛下的霉头。</p>
也因此,在官学之中,家世从来不是学子们交友的标准,甚至会有人专门和黔首出身的学子交朋友,只为了体现自己的品德。</p>
这样的情况下,那学子这般态度自然很正常。</p>
两个人既然遇到,后续不免多聊了几句,那学子很骄傲的告诉身边的锦衣公子,自己的长姐前两年应考,考了个很不错的名次,上来就当了县令。</p>
别看县令听着不大,但是如果按九品中正制来看也属于一个六品官员,起步绝对不算低。</p>
再加上这些年京中的官职基本饱和,大部分的官员在选拔出来后都是先外放,然后再根据政绩升官。</p>
政绩考核也看官员管理地方的位置和事件大小,风调雨顺之地自然没什么政绩,如果本身是穷乡僻壤,改革成功的话那就是大功一件。</p>
再加上当今陛下又任人唯贤,根本不看资历只看能力,所以很多官员都希望自己能去苦一些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快升职。</p>
这也使得整个大秦如今欣欣向荣,已然是盛世之景。</p>
那锦衣公子也感叹:“师姐当真是厉害啊!想必兄台也不差吧,我今日能认识兄台,真是幸运啊!”</p>
如今天下学子基本都是官学的学生,入学后都要走流程拜岑吟别为师,论起来全算的上是同门,因此可以把比自己大一点的公子女郎称为“师兄”和“师姐”。</p>
那学子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提起自己的长姐,语气还是非常骄傲。</p>
“长姐确实很厉害!”</p>
大秦人对于县令一职有着天然的好感,毕竟他们的陛下最开始就是借着县令父亲的手造福黔首的,所以大家爱屋及乌,很是喜欢这个职位,好像这样就能离崇拜的人近一些。</p>
两人越谈越投机,干脆一同同行,边走边聊。</p>
谈话间,一队萨珊人从他们身边路过。</p>
他们穿着大秦时兴的衣裳,说着一口大秦流利的官话,一同结伴路过两人身边,往不远处的书店行去。</p>
见那学子对此有些好奇,锦衣公子解释道:“这是萨珊的遣秦使,来学习我们的文化的。”</p>
那学子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遣秦使啊!从前一直在书上看见,还第一次见到真人呢。”</p>
说完又戳了戳锦衣公子:“兄台既然熟悉遣秦使,想必是京城人士,不知兄台可曾见过鲜卑之人?”</p>
“自然见过。”</p>
提起这个的锦衣工子语气骄傲:“鲜卑之人每年都会派使团来进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