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亲自上前搀扶这名妇人下了马车,紧接着从马车上抱下两个小孩。
大的约莫十岁,小的也有六岁左右。两个小孩均穿着青色布褂,前额没有剃头,脑后也没有留辫子。但是他们虎头虎脑,甚是可爱。两个小孩都没有出声,规规矩矩站在妇人的身后。
杨芳低低地对妇人说道:“嫂夫人,赶快跟小弟进去,此处说话多有不便。杨路,赶快把马车赶进后院。”妇人并不多言,拉着两个小孩,随着杨知县快步走入了县衙。
“嘎吱吱”,杨芳将县衙大门关闭,并顶上门栓。妇人扫视了一下县衙大院,里面空荡荡的没有一人。
杨芳会意,说道:“嫂夫人,今日小弟将所有衙役与家人全部放假,只留杨路于我身边,尽可放心。”
杨芳领着妇人走入内堂。内堂是一个小院,总共五间房,三明两暗,同样也是空无一人。众人走入正厅,正厅摆设简单,一张雕花圆桌,六个雕花圆凳,一个六扇屏风。
妇人扫视周围,问道:“弟妹与侄儿不在?”
杨芳说道:“打发回老家了。”
此时杨路已经将马车拉进后院,并将后院门一并关好。
“夫人,公子请喝茶。”杨路将沏好的茶水盘放在桌上,然后将房门关好,悄悄退了。
杨芳与妇人于桌边坐好,两个小孩静静站在妇人的两边。
杨芳说道:“嫂夫人,此地不宜久留,我马上安排您和两位公子登程。扬州有我们的弟兄,到时候安顿下来,避避风头。”
妇人摇了摇头,说道:“杨贤弟,我们还不能走。”
杨芳闻言,不安地问道:“为何?”
妇人说道:“你大哥生死不知,我要等他。”
杨芳追问道:“赫连山庄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妇人说道:“昨夜清兵围困徂徕山。你大哥早早安排了一辆马车让我们母子守在后山,自己在山庄吸引清军的注意。直到后半夜我听到山顶一声巨响,好像是大炮的声音。后来就发现山下无数清兵上山。我们等他们都上了山,这才逃出徂徕,来到这里。临行之前我和你大哥商量好,在此等他。只是清军数千之众,又有大炮坐镇,只怕你兄长此次凶多吉少。”
妇人说着,从怀内拿出一方手帕,沾了沾眼泪。身边两个小孩,虽然没有出声,但也都是一团愁苦。
杨芳急忙安慰:“嫂夫人,您不要太担心。从昨夜到现在,清军都没有下山,说明他们没有抓到大哥。大哥武功盖世,即便纳兰狗贼前来也是枉然。退一万步,大哥即使不敌清军,想走也是易
如反掌。普天之下,谁人能拦下大哥的双脚半步。只是夫人您和公子万万不可在此耽搁啊,一旦遇到清军,万难脱身。大哥逃离狼窝,不能再赴虎穴啊。三日前大哥已经交代,无论如何先送夫人您和公子离开山东,到扬州会合不迟。”杨芳态度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