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爷也算不上是一个很苦的人,但他吃的苦却又是那么的多。二大爷家弟兄三人,有两个妹妹。
二大爷的大哥成家早,在二大爷成家之时大伯家的债已经悉数还清,但成家就是成家,不再是一个人时那么的自由。尤其是在那个年代落后的村庄里,什么事情都要斤斤计较。况且大伯的老婆也不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即便大伯有心要帮助二大爷,可家里掌柜的不愿伸手,大伯也只能爱莫能助。
夹杂在兄弟与老婆之间的男人只能选择长时间的待在外面,用看似逃避的方法来远离这份困扰。
二大爷并没有埋怨过大伯与大娘,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何况二大爷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而看到大伯与大娘闹别扭。其实那个时候二大爷在外打工也已经有些年月,手头上多少也是有些积蓄,只是,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弟弟妹妹需要读书,这些钱还不足以支撑下这么大的一笔开销。
于是二大爷在结婚后选择了更累更辛苦的活去做,只因多挣些钱补添家用。
我的出现让二大爷多少是有些手足无措,本来家里就已经有了4个孩子,再加上我,无疑是让这个原本拥挤的家更是增加了很重的负担。
自然,负担增加了家里的矛盾也逐渐的增加,二大爷与二大娘之间的拌嘴也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是因为我的淘气和不听话造成的。
有很多时候,二大娘总是想着要把我送给别人,这也实属无奈,贫穷的农村家庭,落后的思想观念,突如其来的流言蜚语,再加上顽皮捣蛋,不服管教还成天惹事生非的孩子,诸如此类的压力又怎能让二大娘一个人承担。
二大爷常年在外,只是偶尔在麦忙过后或
秋收之后才会回来一趟,如果没有别的事情,二大爷干脆就在过年的时候回到家中,与村里的长辈拜过年之后,还没来得及与家中的二大娘还有我们这些孩子们热乎够,就又匆匆离家。
如此一来,二大娘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不过好在二大爷的家族不算太小,虽说家丑不可外扬,能够说知心话的人不多,但愿意听二大娘倾诉的人倒有一个,那就是三叔的老婆,也就是我的三婶儿!
三婶儿是个内外兼修的人,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来说,既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慧外秀中形容她再合适不过。
二大娘最信得过的人便是三婶儿,无论什么事情,她都要同三婶讲,三婶也会不厌其烦的坐在一旁听二大娘一遍一遍的讲述她的苦楚,在二大娘讲到动容之处的时候,三婶儿便会邀请二大娘一同出去散散心,或是去集市上买些东西,或是去田间地头看看自家庄稼的长势,总之三婶儿总是有方法逗二大娘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