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嘿嘿,您看人真准!
“你就是罗贯中?“
武英殿内,朱元璋放下手中朱笔,望着眼前向自己行礼的人出声询问。
眼中带着诸多的好奇。
朱元璋这话问的,是典型的废话,若不是罗贯中,那么此时就不会被带到他的眼前。
可他还是问出了这句废话。
原因无他,实在是罗贯中在现代太过于有名了!
一部《三国演义》,直接让无数人,对汉末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耳熟能详。
也让三国题材经久不衰。
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亦或者是游戏,在网络上玩梗密集度,相对于其余朝代而言,都是遥遥领先。
三国时期,一个边郡太守,乃至于边郡的一个小将,甚至于黄巾里面说起来连边角料都算不上的败军之将,很多人说起来的时候都是头头是道。
有些人,能将其祖上的渊源都给说出来。
可在其余的朝代,很多地位,战功等各方面都能稳稳碾压他们的文臣武将,论起知名度,那是拍马都赶不上。
就比如自己大明的开国六国公,除了徐达,李善长之外,其余的比起汉末的十八路诸侯,在知名度上就没有可比性。
就连他在现代看三国演义原著时,都不止一次的拍案叫绝。
人物塑造的实在太好了,太过于传神。
那么在此时,朱元璋见到了活着的罗贯中,有如此反应,实属再正常不过。
罗贯中闻言,却心中一突,暗叫不好。
朱元璋喊自己前来,果然是没安好心!
是抱着找自己麻烦的态度来的。
不然何至于自己刚与他说过自己叫做罗贯中,他就又这般问上一句?
这朱元璋果然是个小心眼,还在为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和曹阿瞒一个德行。
不,他比曹操的心眼还要小!
“回禀陛下,小人正是罗贯中。”
压住心中忐忑不安,罗贯中小心回答。
“哈哈,竟真的是贯中先生当面,贯中先生,且抬起头来,让咱好好看看!”
上辈子的时候,因为罗贯中辅佐张士诚的经历,以及后面又刊印水浒传,让朱元璋对其分外不喜。
因此虽知罗贯中之名,却并未见过其人。
此时相见,自然好奇能写出三国演义的罗贯中长什么样子。
朱元璋忽然转变的态度,让脑袋里面不住在想,朱洪武会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给弄死的罗贯中为之一愣。
朱洪武居然笑了?还称呼自己为贯中先生?
这也就算了,还让自己抬起头来,好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子是怎么回事?
不是……这以往也没有听说朱元璋有什么特殊的癖好啊!
该说不说,不愧是写小说的,就是能瞎鸡联想。
罗贯中暗吸一口气,鼓足勇气,抬起了头,并眯起眼睛努力的朝着朱元璋望去,想要看清楚朱元璋到底个什么样子。
也好为今后写三国多积累一些素材。
这下子,轮到朱元璋为之怔愣了一下。
原因无他,罗贯中的样貌,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想。
因为有着三国演义这本书自带的滤镜加持,让他觉得能写出这本书的罗贯中,不说能和刘伯温一样,是个中年大帅哥,最起码也不会太差。
可哪能想到,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或者说,连平平无奇都算不上。
因为他那眯成一团的菊花眼,着实太抢眼了。
这……该不会是老罗写关公发怒放大招之前,丹凤眼微眯,就是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来写的吧?
一念及此,朱元璋忽然间觉得,有什么东西,隐隐间都要崩塌了。
一些将要出口的话,一时间都说出来了。
“给贯中先生赐坐。”
朱元璋压住心中的一些怪异情绪,出声吩咐。
马上有内侍搬来锦礅让罗贯中坐。
罗贯中因为朱元璋的这个举动,脑袋被整的晕晕的,推辞不过,只得小心的将半拉屁股放在锦礅上。
别看在此之前,提起朱元璋时,他一口一个朱洪武,看起来对朱元璋很是看不上。
可此时真的见到了朱元璋,和朱元璋面对面,那些全都消失不见了。
哪怕朱元璋对待他十分和善,他也万分拘谨。
开玩笑,面对朱元璋,有几个人能做到坦然以对的?
“贯中先生正在写三国吧?写的是真好。”
朱元璋见罗贯中过于紧张,就主动挑起话题,说到了罗贯中最擅长的创作上。
这不废话?这是自己精心创作的,岂能不好?
果然,说起三国演义,罗贯中顿时就来了精神。
连带着被见到朱元璋后,被朱元璋那一系列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举动,弄得晕乎乎的脑子,都随之清醒过来。
“不过是胡乱写几个字,不堪入目,当不得陛下您这般夸赞。”
罗贯中满是谦虚的说道。
朱元璋却能从中看到,罗贯中的谦虚里那压不住的骄傲。
“贯中先生谦虚了,你这要是胡乱写几个字,那么其余小说都只配当厕纸了。”
朱元璋倒不是专门捧罗贯中,这话是发自真心,为他本人的真实看法。
皇帝当真好眼光!慧眼识珠!
原来,这朱元璋也并不是那般的讨人厌。
罗贯中整个人的心情,都好了起来。
“不过,你这三国里面,有些地方却也有纰漏。”
罗贯中闻言,瞬间就收回了对朱元璋的夸赞。
区区皇帝,半道才开始读书的人,也敢对自己指手画脚?
“小人才疏学浅,见识浅薄,有些地方考虑不周也是难免,不知错漏在何处?
还请陛下您指出来,小人也好进行更正。”
嘴上如此说,心里却等着看皇帝如何说出可笑之言,来挑自己的错误。
“关羽千里走单骑,从许都出发前去冀州找兄长刘备。
只需直接自许都向北,穿过陈留郡,东郡,就能直接达到白马,从这里渡黄河。
结果你却写他从许都往西一直跑到了洛阳,又从洛阳转向东北,绕了一个大圈子跑到了白马渡河。
这距离都够他北上两三趟的了。
他这是着急着见兄长,还是专门兜圈子自驾游?
还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迁都长安,途中经过荥阳,李儒献计在这里让徐荣设伏,让追赶的曹操几乎全军覆没。
情节上面没问题。
可关键荥阳在洛阳东面,长安在洛阳西面。
董卓往长安迁都,是怎么跑到洛阳东面去了?”
三国故事情节安排的很精彩,但地理上犯下的错误不少。
若不知道地理位置也就算了,可朱元璋前期要饭走四方,后面又四处打仗,偏偏对于各处地方的位置很清楚。
这让他在看三国的时候,别提多难受。
却偏偏没有办法更改。
如今终于让他捞到了活着的作者,岂能不好好的喷上一喷?
原本很是自信,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会错的罗贯中,神色讪讪。
“那个……陛下,您说的是,这确实是小人的疏忽。
但……但小人写的终究是小说,不是真的历史,主要看的是故事情节。
路线这些,都是次要的,主……主要是为了安排过五关斩六将……”
他努力给自己辩解。
“这不是次要的!细节很重要,你回头就给咱改!地理上的知识,再不许出现任何错误!”
罗贯中被吓得身子一颤,直接就给朱元璋跪了。
“改,改,小人一定改!”
心里却很懵,不就是地理上出现了一点小失误吗?
朱皇帝他至于吗?
吼那么大声干嘛?
当面喷了让自己不爽的作者一顿,并得到了对方承诺,接下来一定会更改让自己难受的地方,朱元璋心情大好。
一时间只觉得神清气爽起来。
连带着对罗贯中的态度,都有了明显的不同。
让罗贯中不用跪,坐回锦礅上接着说话。
“事情刘先生都与你说了吧?”
“回禀陛下,都说了。”
“不用疑神疑鬼,刘先生与你说的都是真的,咱让刘先生喊你来,就是准备将你老师的水浒传,还有你写的三国演义刊印。”
朱元璋给罗贯中透了底,给他来上一记强心针。
听到了朱元璋的亲口承认,罗贯中为之惊喜交加,那一直悬着的心,瞬间落了下来。
自己赌对了!
自己真的赌对了!
自己终于能给老师交代了,总算是没有辜负老师的所托,没让老师的心血为之东流!
这些年来因为这件事,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甚至于一度都陷入到了绝望里,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完成老师遗愿了。
若是别的都好说,偏偏水浒这本书,是当今陛下这个开国皇帝点名禁的。
他不过是一个写小说的,又哪里能和皇帝对着来?
哪成想,现在峰回路转,竟是皇帝主动要对此进行刊印!
压在心头的这块大石头,一朝彻底搬开,让他浑身松快的同时,也禁不住鼻头发酸,双目含泪。
努力忍了好一会儿,终究还是没能忍住,泪洒当场。
这让朱元璋为之感慨,这写小说的人,情感就是充沛。
“陛下,您接下来但有吩咐,小人无不遵从!
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小人也绝对不眨一下眼睛!”
片刻后,努力收住眼泪的罗贯中,对着朱元璋再度下拜,语气坚定。
他知道,天下的事情就没有白得来的。
面前的皇帝,更不是那种大气的人。
相反,朱元璋的抠门,在江南一带,尤其是那些有点社会地位的人里,是很出名的。
尤其是和张士诚相比,更加明显。
更不要说,对方还曾专门把水浒给禁止了。
在这等情况下,却忽然做出此等举动来,说明朱元璋对自己必有所图!
而且,图谋还甚大!
但,这又如何?
只要能把老师的水浒传给刊印了,正大光明的传阅天下,一切都无妨。
让他付出什么代价都成!
“咱让你上刀山下火海做甚?不仅不让你做这些,咱还要给你封给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