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胡惟庸与宝钞都提举司的提举赵鼎,说了这么一句之后,便拿着几张制作精美的新宝钞,起身就从中书省出去。
径直前往武英殿,亲自去见皇帝禀告这件事了。
端的是雷厉风行。
任谁看到后,不夸赞一声好丞相。
但刚刚还笑容满面的赵鼎赵提举,这时候却异常心塞,心中对胡惟庸这个丞相,报以最真挚的问候。
连十八辈的祖宗都没有落下。
原因无他,本来他想着亲自前去找皇帝汇报来着。
话说,自从去年设立宝钞都提举司之后,赵鼎就汇集工匠,绞尽脑汁的为制作宝钞而努力。
宝钞这种纸币,需要的东西极其繁琐。
连制作的纸张,要求都非常高。
既要柔韧度,又要结实,还要尽可能做到哪怕遇到了水也不容易烂掉,颜色也不容易掉。
同时,宝钞上的花纹,也需要极尽繁琐,尽量达到让人无法仿制的程度。
但在保证精美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压低宝钞的造价……
天知道自从接下了这个任务之后,赵鼎为之掉了多少头发。
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弄出来了好几版的宝钞了,但都被皇帝给打了回来,说还是不够好,给出意见让进一步改进。
这最新的一版宝钞,不论是纸张,还是花纹等各个方面,都完全满足了皇帝的所有要求。
甚至于还有所超越。
所以这一次,赵鼎是信心十足。
他按照以往的办事流程,先来到中书省这里,把事情汇报给丞相胡惟庸。
而后就准备经过丞相同意,亲自前去见皇帝,给皇帝送上最新的宝钞,等着迎接来自于皇帝的夸奖。
毕竟前几次的时候,胡惟庸都是让他去的。
可谁能想到,这次胡惟庸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竟是他自己拿着宝钞去见皇帝,把自己这个宝钞提举司的提举,真正负责干活的人给撇下了!
赵鼎要是不在心中,给胡惟庸送去最真挚的问候,那才是怪事!
吃苦受累的是自己,先前拿着制作出来的宝钞,被皇帝打回来重做的是自己。
结果这次终于超常发挥,有十足的把握皇帝会认下这一版的宝钞,并能得到皇帝的夸奖了,却被胡惟庸这个丞相给摘了桃子!!!
真憋屈!
胡惟庸这狗东西真不要脸!
但……他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谁让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宝钞都提举司的提举,对方却是丞相,位高权重呢?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这都不知道高了多少级了。
而且,事情真的闹将起来,对他也真没好处。
反倒不如忍气吞声,如此胡惟庸事后还能给些补偿,不至于什么都捞不到……
中书省内的一些官员,见到这位赵提举离开之后,大多都面有异色。
自然不是因为,他们丞相方才做出来的那举动,而是宝钞这个事情本身。
自从去年皇帝组建宝钞都提举司,准备制作并发行宝钞后,许多当官的心里就压着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他们的俸禄本身就不高,依照当今皇帝的性子,宝钞弄出来后,肯定会用宝钞给他们发俸禄。
这东西,经历过元朝的都知道,别提有多坑。
这等于说,他们那本就不高的俸禄,将会变得更少。
此时,既然胡相亲自拿着宝钞前去见皇帝了,那说明这次的宝钞做的很不错,只怕会被皇帝通过。
接下来就会大举印发宝钞。
这在头顶悬挂了许久的剑,终于要斩下来了,他们没有长松一口气的感觉,有的只是满心沉重。
……
户部之内,户部尚书刘歆面露讥诮。
朱元璋这家伙,只顾眼前利益,竟然敢动用宝钞这东西。
他这是嫌大明的国祚太长了!
朱元璋就是虚伪,之前口口声声说什么百姓万岁,说要对百姓好,说痛恨贪官污吏,都是糊弄鬼的。
嘴上说的有多好,接下来用宝钞这东西,割起百姓就会有多狠!
他的这种掠夺,可比官员们的贪腐厉害多了。
不过,如此也好。
这样的话,他们在伸手捞取好处的时候,将会更加心安理得。
你当皇帝的,都干出这等事情来了,那自己等人稍微动用手段,补贴一下家用,也没有什么不好吧?
最好是朱重八这个啥也不懂,却偏偏防他们这些官员,如同防贼一样的要饭花子,赶紧把大明给折腾死。
让北面的大元重新回来坐天下。
元主坐江山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他们才是真正的官。
要什么有什么。
每日只需随便应付一下政务就行。
哪像朱元璋这狗东西,根本不把当官的当官看,一点当官的体面和特权都不给。
还一年到头只有三天假,天天把人当成骡子使。
在元朝做官,十年处理的政务,都没有现在一年处理的多!
……
“上位,宝钞都提举司那里,做出来了新宝钞,臣觉得这次挺不错,就亲自送来请上位您过目。”
武英殿内,胡惟庸面带喜色的,望着朱元璋说道。
说着,就将手中拿着的宝钞,交给了王公公,由王公公转呈给皇帝。
朱元璋伸手接过,目光落到最大的那张宝钞上。
只见最上面印着‘大明通行宝钞’六字,中部顶端,印着‘一贯’的钞额,其下则有着十串铜钱的图案。
两侧则分别篆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
下端则有注文,为: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八年二月十四。
宝钞纸张为上好的桑皮纸,拿在手中分外舒服,整体很精美。
而朱元璋也知道,这正是上辈子时,自己发行的第一版宝钞。
上辈子,自己见到这一版的宝钞时,心情别提有多好。
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都舍不得放下来。
还对宝钞都提举司那里的人,以及拿着宝钞给自己看的胡惟庸进行了奖赏。
而后就让宝钞都提举司那里,加足马力制造宝钞。
自己这里则颁布钞法。
并在一个月后,开始在大明发第一轮的宝钞。
当时自己的心情多好啊!
宝钞一发,大明严重钱荒的问题,一下子就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官府手里有了钱,很多事情都能做了。
民间有了钱,加速了商品的流通,百业开始兴盛。
整个大明,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好起来。
但是,却也有一个大坑,随着宝钞出现。
对于发行宝钞带来的危害,自己那个时候,也并非一无所知。
毕竟有着元朝的前车之鉴。
但一来国家闹钱荒,二来则是自己对于宝钞想的太简单,也太过于自信。
觉得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能把宝钞变得不值钱的事,给避免。
后面觉察到宝钞开始贬值后,自己还通过暂停印发新钞来应对。
在自己洪武一朝,宝钞虽有所贬值,但并没有那么离谱。
到了洪武三十一年自己去世那年,也就是宝钞发行了二十三年时,一贯钞还能兑换铜钱将近七百。
真正让宝钞迅速贬值的,是朱允炆这畜生在位的四年,还有后面老四当皇帝的那些年。
毫无节制的大发,滥发,宝钞就这么硬生生被玩坏了……
上辈子吃了这上面的大亏,在现代时接触到了一些相关的金融知识,这才明白,上辈子自己的做法有多粗糙。
才明白金融有多复杂,门门道道又有多少。
上辈子踩过的坑,这辈子自己自然不能再踩……
胡惟庸在把宝钞交给朱元璋之后,就没多说话,但心里却很美。
作为总揽政务的丞相,他自然知道大明缺钱的问题。
也知道皇帝,对于宝钞非常上心。
一心想要赶紧发行宝钞,以此来解决钱荒的问题。
所以才会第一时间,亲自来送宝钞。
为的就是讨皇帝欢喜,改变一下皇帝心里对自己的看法。
自从上次弄死刘伯温失败,自己招惹了一身骚后,胡惟庸在皇帝这里,都显得很老实。
并想要通过一些办法,来进行弥合那次捅出来的篓子。
在他看来,这最新制造出来的宝钞,就是最好的契机。
皇帝见到后,肯定心情大好,会夸赞自己。
“这宝钞制作的真不错,很精美,远超过之前的宝钞,用心了。”
心中念头飞速转动之余,朱元璋开了口。
胡惟庸闻言心中一喜,带着一抹得意。
这事情,果然和自己所想一般无二。
“都是上位您指导有方。”
胡惟庸面带喜色的说道。
“有了这等精美宝钞,接下来便可着手准备印发了,我大明钱荒的问题,将被一举解决!
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倒也未必是社稷之福,万民之幸,也有可能是万民齐哭,社稷动荡。”
嗯?!!
胡惟庸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剩下的好听话,也都尽数堵在了喉咙里。
这事情,怎么和想象的完全不同?
皇帝怎么突然间就这态度了?
自己拍马屁拍马蹄子上了?
“胡相,这宝钞暂时别印发了,缓一缓再说。”
丝毫不觉自己说出了惊人之语的朱元璋,望着胡惟庸语气平淡的吩咐。
像是在说一件理所当然,且不足挂齿的小事一样。
胡惟庸压下满肚子的懵逼与错愕,迅速调整心情,出声将之应下。
而后望着朱元璋,显得谨慎的道:“只是上位,这……若是不印发宝钞,那缺钱的事,又该怎么解决?”
大明如今严重缺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一就是,当年蒙元朝廷,见到大势已去,朱元璋这里平定南方后,又誓师北伐,气势如虹,自觉不可抵挡,便干脆利落的选择了跑路。
这得以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收拾金银细软。再加上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走,只怕再也回不来,所以下手特别的狠。
直接来了一个挖地三尺般的搜刮,连佛祖道祖身上的金子,都给刮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