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帝国之心
八百里秦川号称天府之国,一马平川,但不是河北那样的平原。
关中有着特殊的地貌,叫塬。
因流水冲刷,使四周陡峭,顶部平坦,呈台状,是良好的耕作地区。
大型的土塬遍布在关中平原上,例如五陵原、少陵原、周原、霸上,还有五丈原。
当年诸葛丞相便是驻军五丈原上,进行屯田,隔着几十丈的高度对着底下的司马老贼喊:
你过来啊!
司马懿除非脑子进水,不然不可能带着魏军爬上五丈原去进攻汉军的营地。
打又打不过,赶又赶不走,最后只能硬耗!
让人惋惜的是,司马懿还是耗赢了。
不过五丈原的战略地位终究不如其他土塬,尤其是位于渭水南岸,对于秦汉两朝乃至后世都至关重要的塬地。
龙首原!
相传秦时,有一条黑龙自南山蜿蜒北行来到渭河饮水,其经过的地方形成一条土山,形状如龙,龙首原就是由这条龙所变,并由此得名。
更有传说,当年萧何奉命建造长安城,便是为了斩这条黑龙,断秦国的王气。
只是传说归传说,秦汉两朝的宫殿多建造了在龙首原的北坡,的确是事实。
李爽站在龙首原上,纵观周围的景色。
大火渐熄,渭水以北的咸阳和渭水以南的长安城,便像是时代的倒影,诉说着历史的兴衰。
长安城虽成废墟,但是基本的轮廓还在,又北临渭水,水运便利,当作仓储、驻军、屯田之所,十分合适。
便在大火熄灭后,原本的齐军和长安城的百姓,正在清理着废墟,找寻有没有剩下什么可用的东西。
李爽虽说要重建一座长安,可是也没有打算建造如后世那座人口百万的巨城。
最现实的需求,便是找一块土地,建造一座城,用以安置他的七千部曲,作为长久的发展的根基。
后世的长安城是作为一国之都而建造,尽可能的需要宏伟、壮观、气象万千。
李爽的要求便简单多了,经济适用!
规划一座城池,最为重用的便是用水和地势。
用水关系着一座城池的人口规模,而地势则决定了居住舒适度。
像是后世长安城的太极宫,气派是气派,可完全是个巨坑。地处低洼,一到夏天下雨积水,就湿热难耐。
经过了一番的考虑,李爽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决定在龙首原南坡地势高处,先将自己的行台府建好,再引霸水,做水渠,提供生活用水。
而后以行台府为中心,向西面和南面地势平坦之地发展,建立市坊,安置部曲。
李爽正在思考时,刘思夏走到了他的身边。
此刻的她没有了初来之时的那股激动与兴奋,显得平静了许多。
李爽以为刘思夏是没见到长安城,受了打击,开口道:
“其实你也不用如此,这长安城几经战火,数百年来,早已经不是当年汉都的模样了。”
刘思夏摇了摇头。
“长安我已经看到了!”
李爽有些弄不清楚她话语中的含义,却听她说道:
“长安乃是龙首原上睥睨天下,庇护万民之雄心。这份雄心,我已经看到了!”
女子目若秋水,眉似远黛,盈盈一礼,道:
“我部之中,存有许多古籍,上面记载了许多已经失传的建造之法。国公若有需要,我可以全部奉上,或许能帮上国公。”
——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