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则打探来了梁山势力如今主要的人员名单——这也不需要李俊有多精干的细作能力,而是宋江本来也没打算保密过相关信息。
赵子称仔细默读了一下李俊打探到的结果。
“梁山如今最主要头目,除了宋江、吴加亮,还有秦明、黄信、花荣、李逵、武松、柴进、张顺、史进、张青、刘唐、阮进、阮通、阮七、裴宣、王英、燕顺、杨林。嗯,还有些战斗力不值一提的留守山寨人员。
看起来,按照这份名单,原本梁山全盛期的豪杰,应该才集齐了一小部分。还有一部分被我截胡了,杨志、林冲、鲁达这些都在我手下,关胜肯定也不会从贼。最关键卢进义那群人,好像也不在名单上。
说明宋江还没来得及往河北方向发展,河北圈子里一大票人都不在。这个梁山起码比原本巅峰期弱一大半。”
按照《大宋宣和遗事》,卢进义为首的十一位河北好汉,一开始是在河北地区另立山头的,还上了太行山落草,后来混不下去,才来山东跟宋江合流。
所以到了《水浒传》上,才把卢俊义直接列为二把手。他能地位高于谋主、军师吴加亮,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原本就是河北派的老大,两派合流后,各自的头把交椅当然要分座一二位。
如今看来,卢进义和李应等祝家庄系豪杰、还有董平、燕青等人,外加杨雄、石秀这些河北人,应该都还在太行山上另立山头。宋江这次打下青州,如果放任不管,未来河北系的人可能会来投,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总而言之,因为赵子称的蝴蝶效应,梁山的发展也已经被冲得面目全非了。
赵子称充分评估后,很快得出两个结论:相比于曾经的方腊,如今的宋江并不足为惧。
只要给赵子称一点时间扩军备战,干掉宋江还是非常有把握的。哪怕他此番北上并没有带来太多嫡系部队,还要在山东重建军力。
相比之下,赵子称更该好好想想,如何利用宋江这个借口,再次为自己扩权,让自己突破朝廷种种掣肘的限制。
嗯,赵子称当然还是大宋的忠臣,他绝不是想“养寇自重”。
……
赵子称低调守土,并不主动寻求与宋江的冲突。宋江在打下青州后,也需要时间消化战果。
而且宋江阵营内部,估计也出现了一些短暂的混乱——或许是因为宋江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到底是继续东进,还是北上,是否要借助出海的交通方式转移,抑或把钱粮转运回梁山、沂蒙山区的巢穴。
总而言之,从现象和结果上来看,宋江军在杀了慕容彦达后,在青州境内出现了长达半个月的犹豫不定。
这也是那些没有纲领的农民军惯常会出现的问题,走一步看一步,并不需要特地给他们开弱智光环。
而赵子称的低调守土,也很快引来了京东东路高层官员的关注。
莱州的地方官,可以做到“只要敌人不进入莱州地界,我们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京东东路的官员却不行,他们要为整个京东东路的安定做全局统筹。
所以九月中旬的一天,也就是宋江打进青州后大约十几天,终于有一名路级高层官员,轻车简从低调来到了莱州,当面找赵子称商议对策、部署协防。
而此人的身份,赵子称也是早就得知了,正是京东东路安抚使张叔夜——原本历史上,张叔夜这时候应该是在当海州知州,但或许也是赵子称导致的蝴蝶效应,或是张叔夜自己之前立了一些额外的功勋。
总而言之,在如今这个时空的这个时间节点,张叔夜已经当到了京东东路安抚使,也算是赵子称的半个顶头上司了。
得知张叔夜来访,赵子称当然也不会怠慢,他提前把很多没必要暴露的实力都低调隐藏起来,只拿出必要的实力摆到台面上,然后亲自出城迎接张叔夜。
“下官赵子称,拜见安抚使。”
两人初次见面,赵子称远远地就提前下马拱手。
张叔夜已经是个五十七八岁的老头儿了,而赵子称才十九岁,两者年纪相差近四十岁,赵子称出于尊老,对对方礼敬有加,也不算亏。
跟随赵子称一起来迎接的,还有呼延灼和他的三百精锐骑兵。
张叔夜只带了数十亲随扈从,大致瞥了一眼赵子称这边的战备,就下马拉着赵子称的手背拍了拍:
“秀国公年少有为,老夫也是神驰已久,今日有幸相见。”
张叔夜开口就称他秀国公,严格来说是有些过了。赵子称之前只是被皇帝安抚性地加授了秀州开国县公的爵位,这是一个正四品文官就可以有的爵位。
如果是一个外姓大臣受封这种级别的爵位,张叔夜是绝对不会这样称呼他的。
因为开国县公上面还有开国郡公、再然后才是正牌国公。带了开国二字的低级公爵,按说是不能省略掉“开国”的。
但赵子称姓赵,张叔夜给他面子,也就没那么抠字眼了。
赵子称也连忙还礼,随后张叔夜就直奔主题,不多客套:“此番前来,也是为统筹围堵宋江事宜。依老夫今日所见,秀国公的莱州兵,也算得上是兵强马壮。宋江攻破青州已超十日,秀公为何不主动威慑宋江?”
赵子称连忙谦虚:“安抚使过誉了,我莱州哪里敢说兵强马壮,不过是门面上略微虚张声势罢了,除了这三百骑,本州再无马军,步、水军加起来也就两千人,如何敌得过宋江数万残暴之众?因此暂时只能守土。
说来惭愧,这位呼延都监走的是精兵之策,骑兵贵精不贵多,所以乍一看颇有战力,其实人数太少了。”
张叔夜点点头:“既如此,快速扩军也是有必要的。等到稍扩乡勇、足以镇守各县后,再把主力战兵调出去,哪怕不进攻,也要在莱州和青州之间的潍水一线摆出鼓噪呐喊之状,放出风声,吸引威慑宋江。”
面对张叔夜的要求,赵子称立刻委屈叫苦起来:“安抚使所言,下官岂会不想?但下官身为宗室,之前在苏杭时就因为忧国忧民,急于求成,遭同僚所忌。
后来杭州数战,以少胜多大破方腊,更是让不少人都睡不着,这才被‘发配’到沙门岛所在的莱州。如今我已吸取教训,绝不主动为国分忧,除非宋江打进我莱州地界,那我自是守土有责,只要宋江不入境,我也绝不招惹他。”
赵子称随随便便几句漂亮话,就把张叔夜先挤兑了回去。
他倒也不是要拒绝张叔夜,而是希望张叔夜帮他一起分摊未来可能出现的官场压力。
北宋一朝,对于能打的大臣有多猜忌多束缚,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赵子称这样一番形似赌气的抱怨,也果然把张叔夜骗过了。
张叔夜设身处地,也能理解他的委屈。之前打方腊立了那么大功,结果打方腊时调度任用的几大主要部将,全部被朝廷拆散另行委任了。
当时清河堰之战,赵子称战场统领约有一万人,哪怕刨除掉临时和他打配合的西军,但剩下的江南各州厢军,包括镇江府的巡江水军,至少还有八千多人。
但是那八千多人,能被赵子称带到莱州来的,又能有多少?明面上最多几百人。实际上虽然有一千多,但很多都是伪装成徭役民夫转的乡勇,以及家丁。
打赢了就把你的嫡系调走,再让你继续带领新招募的或者新调来的人,让你“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谁还愿意当出头鸟?
张叔夜也不得不叹了口气,安慰他:“秀公为国为民,老夫岂能不知?这些委屈,将来也总会被公正处理的,眼下却不是计较的时候。
只要你用心,老夫会多为你担待,有些事情将来哪怕不好解释,只说是老夫让你做的——你看看这几份朝廷文书,老夫已经帮你扛了多少事情了!”
张叔夜说着,从袖子里拿出好几份朝廷公文,丢给赵子称,让他回府后仔细看看。然后他们才能开诚布公谈灭贼的正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