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这份倾述父冤的奏疏,可想见黄尊素的遭际对黄宗羲反君权的思想萌芽,会起很大作用。
杨涟之子杨之易,拿出了父亲狱中被打得遍体脓血之时,蘸血所写绝笔书《枉死北镇抚司杨涟,绝笔书于狱神之前》。全文两千余字。杨涟自知必死,叩托于顾大章,万一得见天日呈于圣上。顾大章妥为藏匿,终于保留下来。
绝笔书将全部感受归纳于一句话:“公论与人心、天理俱不足凭”。杨涟讲述自己在狱中的情形:“一入都,侦逻满目,即发一揭亦不可得,下情不通至于如此。打问之日,汪文言之死案絷,不容辩。血肉淋漓,生死顷刻,犹冀缓死杖下,见天有日,乃就本司不时追赃限之狠打(强忍酷刑,不想自杀,以待拨云见日)。此岂皇上如天之意、国家慎刑之典、祖宗待臣之礼,不过仇我者立追我性命耳!借封疆为题,追赃为由,使枉杀臣子之名归之皇上。”
字字血,声声泪。
魏大中之子魏学漮、周顺昌之子周茂兰,也各上血书。魏学漮代表“惨死诸臣之子孙”,恳求崇祯皇帝谁许将元凶魏忠贤、许显纯首级交与他们,献于“镇抚司牢穴前,呼其先人,哭痛浇奠”。由于冤情似海,一时间,血书潮般涌来,以致崇祯不得不加以制止:“血书原非奏体,以后悉行禁止。”
奸人就戮,阉党覆灭,忠正洗冤。
某种意义上,明代最暗无天日的一段历史或许可说尘埃落定了。然而,事情本身虽然划上句号,它的影响却不曾终止。这样一种恶,投射于人心和社会的阴影,不会因为几个恶人受到惩罚而消失。表面上尘埃落定,内里的颓丧、不满和绝望,则留存于生活的每个细胞。
这就是新君朱由检面临的根本性的悲剧局面。他精疲力竭以求重整朝纲,却发现从人民百姓到士大夫,没有人买账。最终来看,朱由检不过是试图以一人之力,去还几代皇帝共同欠下的债。
他不明白事情是这样的,困惑、哀叹、愤怒、自怜。
他不知道,只有明朝灭亡,才是真正的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