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quyouplay.cn
字:
关灯 护眼
烽火中文网 > 易中天品三国 > (二十一)临危受命

(二十一)临危受命

实际上在这里,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悄悄地把他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把它传递过去了。不但传递了这样的一个思想,而且传递了第二个思想,就是你孙权集团和我们刘备集团是统一战线,为什么呢?是我们与曹操并争天下,你看他那个用词,“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他划得清清楚楚,咱们两个是一家,他是另一家,他是敌人,他就把这个敌我友的界限又划出来了。我们知道政治斗争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政治斗争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是不可以不说的,但是你不能刻意地去说,不能很用心、很故意地去说,你那样去说会引起对方的猜疑,“什么意思?谁跟你统一战线?”它引起反感,你跟我统一战线,知道我多大吗?我江东六郡十万之众,你多大呢?你不就是一郡之地吗,还是刘琦的,你不就两万人马吗,还有一半也是刘琦的,就你这,跟我统一战线?他要反感。但是现在他是说什么呢?说历史,说形势,那对方接受。

那么对方一接受,好了,第一个,用这样一段分析形势的话,诸葛亮获得了和孙权谈判平起平坐的对等地位,这是很重要的,你这个谈判一不对等,那签订的就是不平等条约嘛,对等了。第二,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把孙权置于和曹操的敌对地位,我们两个和曹操并争天下,本来孙权这个时候还没有下决心是跟曹操敌对不敌对的,但是你这形势一分析他好像就天然已经敌对了,不动声色地就把孙权已经拉下水了,所以他这一段开场白非常精彩。

<strong>画外音</strong>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可以说是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他高瞻远瞩、大气磅礴,几句话就提升了自己的位置,这确实体现了诸葛亮杰出的外交才能。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孙权也不是等闲之辈,文韬武略样样不低于别人,决非是几句话就能蒙混过去的,何况,刘备刚刚大败,孙权则其实是准备观望的。那么诸葛亮接下来会怎么说呢?孙权又会怎么回应诸葛亮呢?

<strong>易中天:</strong>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刘备刚刚打败了仗,你总不能说我们大获全胜啊如何如何,那怎么说呢?哎,一笔带过,我们不是刚前面说与曹操并争天下嘛,那就说曹操怎么样了,曹操怎么样了?说曹操不得了,如何如何。那么如何如何了以后呢,我们刘豫州英雄无所用武,那么刘豫州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请将军量力处之”。他话锋一转,刚刚说完我们刘豫州英雄无所用武以后,他话锋一转就过去了,请将军量力处之,请你考虑考虑!考虑什么?考虑你怎么办。明明是他来求援,明明自己有事,新败之后,英雄无所用武,不说我怎么办,他说你怎么办,一脚就把球踢过去了。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这个时候他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对方想一想,也就是告诉你孙权说,现在麻烦不在我们这里,麻烦在你那儿,为什么你麻烦呢?因为我们刘豫州虽然是英雄无所用武,我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我也就没了顾忌,我已经被置于死地而后生了,他实际上是把这个信息传过去了,我反正没有用武之地嘛,我反正是死路一条嘛,我现在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了。而你孙将军就麻烦了,你有鞋呀,对不对,你得想一想看,你算一算看,如果你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曹操,你应该及早投降,如果你的力量足以对抗曹操,你应该立即翻脸,你得把账算清楚。像你现在这样“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那你两头都不讨好,“祸至无日矣”,你倒霉的日子说来就来。这个话也是非常对的,就是我们做决策最怕的是犹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记住一条就是一定要彻底,千万不要又想这边也沾着,那边也沾着,那么最终两边都沾不着,所以这个话说得是非常对的。

但是孙权也没有那么好糊弄,孙权就反唇相讥了,那你们刘豫州怎么就不投降呢?诸葛亮的回答大义凛然,刘豫州当然不能投降,想当年田横不过是一个匹夫,尚且守义不辱,我们刘豫州是什么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这归海”,天底下的人士向往我们刘豫州就像河流向往大海一样,这样的人岂肯投降,我们肯定是决战到底,如果失败了那是天意,投降万万不能。那么这段话恐怕得看做外交辞令了,刘备是英雄不假,但并非从来就不投降,有部电影叫做《修女也疯狂》,我们可以套一句叫做“英雄也投降”,在那个时代实在打不过了,临时投它一下,找个机会以后他再反,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也不存在道德障碍。你看《三国演义》里面讲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三国演义》有首诗,叫做“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就刘备的性格来说,随机应变是他的性格,守义不辱那不是,当然我们不要因此小看刘备,所以我还是肯定刘备是英雄,这个男子汉能屈能伸嘛,大丈夫也能进能退嘛,这也没有什么,但是也别以为他真的就是守义不辱。但是诸葛亮这个话是对的,也不能说诸葛亮在这里说假话,为什么呢?因为在这样一个时候,形势是非常危机,诸葛亮的使命就是一定要说服孙权联合起来对付曹操,要这样一个情况下就应该这样说。

果然孙权拍案而起,刘豫州只有一郡之地,两万人马,尚且守义不辱,我孙某人六郡之地,十万人马,岂能受制于人?孙权说了下面话:“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我定了。那下面还有一段对话,就是孙权问诸葛亮,他说但是刘豫州新败之后还有能力来对抗曹操吗,有这么一笔军事帐,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以后再讲。那么按照这样的一个程序,应该说是诸葛亮到了柴桑以后立即见到了孙权,而且立即说服了孙权,后面才是孙权和鲁肃谈,孙权和周瑜谈,然后才是战略部署等等等等,这是《资治通鉴》的时间表。按照这样一个时间表,孙刘联盟的首功,应该归于诸葛亮。

<strong>画外音</strong>

诸葛亮大义凛然的一番话说得孙权热血沸腾,于是拍案而起,决定联刘抗曹。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是曹操与刘备打仗,诸葛亮奉命前来求援,原本并不关孙权的事情,孙权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呢?更何况,孙权也有自己的判断,难道仅凭诸葛亮的几句话就能置自己的地位于不顾,意气用事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strong>易中天:</strong>

但是我们知道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鲁肃和诸葛亮一起从夏口来到柴桑去见孙权,谁先见?这个《三国志》是没有交待的,那谁先见谁就是第一功嘛,《资治通鉴》说是诸葛亮先见,而且见到以后孙权就说了“吾计决矣”,而且《资治通鉴》接下来说权大悦,然后和群臣商议,这个时候张昭等人反对,然后鲁肃才怎么怎么说,然后周瑜才怎么怎么说。但是这个过程,这个交待是司马光交待的,不是陈寿交待的,因此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孙权究竟有没有可能在还没见到鲁肃,也没有和自己的部下商量过,仅凭诸葛亮一席话就拍板表态呢?有没有这个可能?我的结论是不可能。不可能有四个理由:

第一点,这场战争是谁的?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这场战争原本是曹刘之争,就是曹操他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夺荆州、伐刘表、灭刘备,所以《三国志》的《武帝纪》的记载都是“公至江陵征刘备”“公至赤壁与备战”,按照《三国志•武帝纪》的这个说法,曹操这个战争的目的先是为了夺荆州,荆州拿下来以后再继续顺江东下,就是打刘备的,不关孙权的事,孙权是被拖下水的。这个有很多历史学家都在讲这个话,而且还有历史学家提出来,包括吕思勉先生都提出来,说想不通孙权为什么去趟这个混水,为什么被拖下水。那么不关心孙权的事情,孙权怎么会马上就表态呢?有人说这就是诸葛亮这句话激的,我们刘豫州如何守义不辱等等,这个就是太小儿科了,把战争当做儿戏了,把历史当做小说了,没错,孙权和孙悟空都姓孙,但是孙权不是孙悟空,不会一激他就跳起来,孙权这个时候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但是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了,你想孙权十八九岁的时候,鲁肃要劝他称帝,他怎么说的?哎呀,非所及也,他那个时候就会打哈哈,打官腔了,他怎么可能中你的激将法的计?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在投降曹操还是对抗曹操这个问题上,江东集团内部是有很有激烈的斗争的。这个有大量的材料可以证明,也就是说在江东集团存在着一个势力很大的,我们叫它投降派也好,叫它降曹派也好,叫它鸽派也好,叫它主和派也好,反正是确实存在这么一个力量,这个力量不可能是诸葛亮来了以后才冒出来的,他们早就存在了,而且江东集团也不可能是诸葛亮来了以后才关注到荆州的势态,他应该是早就关注了,所以才有孙权派鲁肃到当阳去见刘备这样一件事情,就说明他们早就在关注这个形势的发展了。于是不同的意见应该也是早就形成了,那么在这样意见分歧的情况下,以孙权这样一个会做领导的人,他怎么可能不和家里人先商量好了,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仅凭一个陌生人,原来敌对集团的,明明自己打败仗来求援的这么一个人这么慷慨陈辞一番,他就表态了,这个逻辑上讲不通的。

第三点,孙权最后为什么要决定联合刘备抗曹操,要来帮刘备这一把呢?难道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是李逵、那是武松、那是鲁智深,那不是孙权,孙权不是江湖好汉。再说了,孙权和刘备也不是哥们儿,他干吗来打这个抱不平,他是政治利益所使然,他是算账的结果,他把账算清楚了的。而这个时候孙权为什么犹豫不决?我们前面讲过了,当时曹操往南一出兵,孙权马上就派鲁肃去找刘备,当时就是决定要联合刘备来对抗曹操的,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犹豫了呢?因为他有一些账算不清楚,哪些账算不清楚呢?我们来帮他算它一算,第一,论亲疏,孙权跟曹操亲,跟刘备疏。孙权和曹操是姻亲,是亲家,这个曹操的侄女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曹操的儿子曹彰娶了孙权的侄女,这个辈分有点乱,但是他们确实是儿女亲家;跟刘备呢,八杆子打不着,非亲非故。第二,论强弱,不要论了,明摆着的,谁强谁弱。论情感,孙权对曹操是又怕又恨又不敢得罪;刘备呢,不关他死活,没情感。但是曹操把手伸到荆州来,孙权是不高兴的,因为荆州这个地方是他孙权想要的,而且如果一旦刘备被曹操灭了,孙权会感到威胁,这个也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贸然地帮助刘备那就等于和曹操翻脸,曹操也是得罪不起的,也是要给自己惹来麻烦的,那么现在账是个什么样的账呢?帮助刘备引火烧身,不帮刘备助纣为虐,反过来也一样,不帮刘备唇亡齿寒,帮助刘备养虎遗患,因为刘备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你这回帮了他,他难道将来就不打你的主意,他羽翼丰满了以后,你以为他是那么好玩的吗?所以孙权犹豫,他算过来算过去他这个账算不清楚,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中立了。也不行,你想当年曹操跟袁绍打仗的时候,刘表就守中立,最后怎么样呢?曹操把袁家灭了以后灭刘表。所以帮刘备不是,不帮刘备不是,守中立也不是,这才犹豫,这才拿捏不准,如果孙权拿捏准了,算好这个账,诸葛亮不来说他也会派鲁肃去找刘备。那么他又为什么在诸葛亮说的时候拍了这一板呢?那只有一个推论,就是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帮孙权把账算清楚了,他有了底才对诸葛亮拍了板:“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

那有人就会再问一个问题了,你说的把账算清的这个人难道就不能够是诸葛亮?不能够。为什么不能够呢?这不是水平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诸葛亮的能力、水平确实很高,但是此刻不行。是什么问题呢?是立场问题,身份问题。诸葛亮现在是什么身份?是刘备集团的使节。什么立场?刘备的立场,不是孙权的立场,当然为了维护刘备的立场,他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孙权的立场上替孙权谋划一下,但不可能十分到位,孙权也不可能完全相信。因为在孙权要算的这个账里面还有一笔账,这就是我说不可能的第四个原因,什么呢?就是孙权的决策不但要考虑江东集团的集团利益,还要考虑他孙权的个人利益。而替孙权个人进行谋划,绝不可能是诸葛亮,因为他是另一个集团派来的使节。如果这个时候诸葛亮没出山,他不是刘备的人,他还隐居在隆中,这个时候他飘然来到江东说一番话,那个可能起作用,他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讲是能起作用的,但他已经是局中人了,这个身份改不了。而设身处地贴心贴肺地替孙权谋划的,只可能是孙权自己的人,而且这个人还必须非常清楚孙权的心思,能够和孙权达到心照不宣的默契,那么这个人他是谁呢?请看下集——力挽狂澜。

推荐阅读: 他和她们的群星 洪荒:通天!你徒弟又作死 凡徒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黜龙 仙子,请听我解释 无限流的元宇宙 九星镇天诀 想当神医被告,果断转行做兽医 道爷要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