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蝶舞莺啼。
李瑄摆驾前往蓝田县辋川山谷,去探望病重的王维。
王维称病请辞已许久。
他为秘书省的秘书监。而实际上秘书省的一切,都由贾至丶裴宽处理。
这一次李隆基驾崩,王维没有前去。
蓝田与长安,近在咫尺。
但对病重的王维,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历史上的王维,此时已经去世。
但国家升平,使王维多活了几个月,但终归是年事已高,加上孤伶伶的一人,虽有友人,但许多是无所寄托。
辋川别业,青灯古佛。
王维丶李白,是盛唐气象下,最具代表的两位大诗人。
有了他们,诗歌才可以飞扬。
而开元天宝,之所以被后人称颂,就是因为李白丶杜甫丶王维丶孟浩然丶贺知章丶王之涣丶王昌龄丶高适丶岑参这些大诗人生活在这个时代。
更别说还有一批如张九龄丶张说丶崔颢丶张若虚丶常健丶王瀚丶韩翃丶李颀等声名远播的诗人。
但诗人们一个个离去,物是人非,令人黯然神伤。
即便现在李瑄让秘书少监贾至,发起古文运动。
由杜甫这个诗歌集大成者,开创近体诗新篇章。
但往事一去不复返。
所以李瑄是怀着沉重的心态,到达辋川山谷。
几十年前,唐代诗人宋之问,在辋川山谷,建立辋川山庄。
宋之问见辋川林泉之胜,天然秀美,因地而建一座天然园林。
一直以来,都充满诗情画意。
而诗画一绝的王维,早在开元后期,就有隐居田园的心思。
他接手辋川别业,开始经营。
用自己的俸禄,二十多年来,一点一点发展到现在。
李瑄到达辋川山谷的入口后,令禁军在外驻守。
只带着几名羽林郎和秘书省官吏,起居郎进入山谷。
飞鸟去不从,连山复秋色。
山势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树。
花草争妍斗艳,奼紫嫣红。
现是春季,却一样应景。
随着往深处迈入,还能听到潺潺溪流声。
整个辋川别业,除了一个寺庙中,有五名僧侣外,还有王维和两名仆人,另外就剩下两名秘书省的官吏在此。
由于李瑄没有事先通知,山谷中的人不知道李瑄到来。
还是一名仆人发现谷外天子之旌落于此处,赶忙去通知王维。
花甲之年的王维,托着老病的身躯,在两名仆人的搀扶下,从屋舍中走出。
即便如此,依旧步履蹒跚。
幸亏居住于平坦的谷底,否则根本无法行走。
李瑄在一名秘书省官吏引路下,看到被搀扶下的王维。
他立刻快步上前,向王维说道:「摩诘且慢,何故如此?」
算下来,李瑄在出征回纥的前半年,在朝堂上见过王维一面。
后来王维身体不好,李瑄让他回辋川修养。
以前的王维,即便年老,也气质出尘,举手投足,有云淡风轻。
有的是行到水穷处,坐到云起时的超然洒脱。
现在的王维,行将就木,暮气沉沉。
从精气神,到衣着上,与山野老翁没有区别。
晚年的王维,更加信仰禅宗,不吃荤腥肉食,甚至连酒都不喝了。
作为人类,不食荤腥,对身体并没有好处。
因为李瑄知道不食荤腥,会营养不均衡,疾病更多。
不如用偶尔的特例,去概括全部。
如李泌丶王维这样信仰浓厚者,李瑄又不可能强迫他们。
「至尊大驾光临,臣自当要迎接。只是老病缠身,无法尽心。」
王维向李瑄回答道。
「今日我着便服,不是以君的方式而来,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探望至交好友。礼数就不必了。」
李瑄握住王维的手,动情地说道。
王维是与他交往最多的诗人,甚至超过李瑄与其他诗人交往的时间总和。
他的音律,大部分出自王维的教导。
「快将摩诘扶入屋舍……」
说完,李瑄吩咐仆人,将王维搀扶至屋子内。
王维也深受感动。
他的意识仿佛回到十九年前,也是春天,那「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场景,是他回不去的过往。
当初未想到,李瑄有这样的成就。
盛世中,人们渴望的是王侯将相。
李瑄则是与天较量。
君轻民重,是李瑄一直说的一个词语。
人们常道太宗之风,也不过如此。
只能去用想像中「尧舜时代」,与李瑄比肩。
日新月异,已变得不太一样。
在这光辉的岁月中老去,是王维的一种遗憾。
他想像贺知章一样的年纪,看一眼二十年后的大唐。
但也终究是奢望了。
更遗憾的是没有子孙后代,无法将大唐苍生的处境告诉九泉之下的王摩诘。
李瑄与王维聊着,到达王维居住的屋舍内。
王维的辋川别业,并不奢华,甚至说很朴素。
只能说是耗时耗力打造。
大道至简,自然之象,或许就是王维心中的世外桃源。
锺情于山水,这种心灵上的境界,会给后世人心灵上的慰藉。
即便是千年以后,山水诗歌,水墨山水画,依旧令人追捧。
桃园牧歌,也是华夏儿女压力大时的心灵圣地。
「摩诘有什麽需求?请告诉我。」
李瑄搀扶王维在床前坐下的时候,向他询问道。
「山野之人,又哪有什麽需求呢。能在临死之前,见至尊一面,是最大的满足。」
近些时日,多次昏昏欲睡。
特别是前段时间,他准备去兴庆宫祭拜李隆基。
刚上车,就已昏倒。
不得已折返。
济生堂的药物已经没用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他明白自己时日无多。
此时此刻,王维能看到李瑄,是非常满足的。
王维还有一个弟弟,两人从小被孤母抚养长大,感情甚笃。
两人先后都进士及第,一时传为佳话。
但王维知道自己弟弟急功近利,现在只是五品官,但从来没有向李瑄推荐。
顺其自然,弟弟能走到哪一步,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