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各式不同的职业匠人也聚集而来,既有船队所需的船工、火工,也有军队里的官差、兵士、书记官,更有要一起出海的医者大夫、商贾和一些外国使臣。
再者各种商品货物琳琅满目,一些浙江本地特色产品自不必,各种鱼虾海货也是一应俱全,除此之外更有一些朝鲜,琉球,日本等外域的商品也能在这里找到。
计言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找到了报到处,一切都很顺利,他的名字早已登记在册,报到验过正身之后,即被分去去其他通译会和一起居住于码头外围的船队营中。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日子并没有那么戏剧性的变化。
他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收发公文信报工作,只不过是换到了郑和的船队里。他不知道到底要在这里等多久,也不知道现在出海的准备工作进展到了哪一步,更加不知道郑和在做什么,甚至因为那些不停进出营地的来自朝鲜、琉球、日本的商人使臣,让他连目的地是不是西洋都产生了很大的疑问。
不过计言这个人,总是可以从积极的方面来思考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题。虽然在这边目前也只是普普通通的通译,但是比起在锦衣卫经历司来,还是有着壤之别的。
一是虽见不到郑和本人,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但是同时也免去了计言内心的矛盾,诏狱里那位黑影交代的任务,他自可以名正言顺的抛之脑后,不用去想。
二是这里每都有各种人来来往往,虽然计言跟每个人也许只有三言两句的简单交流,但能感受到大家情绪高涨,气氛热烈,跟成日里死气沉沉的锦衣卫衙门内真是两个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心里想的开,啥都不是事。
到桃花渡报到二十几后,一个传令太监来到通译们的办事场所,传达了一个消息。
“郑和郑大人今晚饭后要召见营地里的通译们”
通译们一阵欢呼,连计言在内的这十来个通译来的时间有长有短,时间长的已有月余,时间短的则刚来几,不过有一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没有见过这位深得皇上器重的郑大人。
吃过晚饭,整理了一下仪态衣装,计言跟着其他人一起由一位太监领路,穿过绵延数里的营地,来到了郑和帐中。
这是计言自打魂穿以来,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历史人物”。
大帐内外烛火通明,计言眼前的郑和有着不太符合这个时代的魁梧身材,着一身便服,此刻正背对着大家,在一个记录着东海海域情况的地图上不停的比比划划。
一个年纪与郑和相仿,但身材矮一些的太监,手中拿着纸笔,在郑和身侧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