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quyouplay.cn
字:
关灯 护眼
烽火中文网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878章 隐形的权力

第878章 隐形的权力

张诚觉得622家封禁了1387家投献之家,是少数封杀多数,之所以可以做到,还是因为他们控制了隐形的权力,风力舆论。

张居正立刻说道:“大明律尚有不完善之处,诬告反坐要进行扩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诬告反坐不能局限于名声之上,还要扩展到风力舆论的管控之中,任何不实报道,都要承担诬告反坐的罪名,只有如此,才能纠正不正之风。”

“先生和王次辅商量后,附录到大明会典之中。”朱翊钧非常认可的说道。

“陛下,王次辅写了首诗词。《窑民哀》。”张居正犹豫了下,还是拿出了一首诗,交给了皇帝陛下,王崇古是正经进士,但他写的诗词,也不讲什么格律了,显然是跟皇帝学坏了,一点都不工整。

他主要是为了叙事,而不是为了写诗。

窑民哀,写的是一个西山煤局的窑民,因为矿难被压断了腿,半死不活,生不如死,还不如死了算了。

西山煤局井巷深,满面尘灰旧窑民;残肢辗转寒轮上,一车煤价十年身。

妻嫁子囚浑不念,惟余老母守晨昏;三十浣衣四十饭,衰躯还作襁褓人。

霜浸煤灯穿漏屋,风撕药罐碎柴门;朝医肺疾暮医眼,枯手犹捧玉露珍。

忽闻荒冢添新鬼,苍苍白发泣空坟;犹抱寒衾声声唤,半世煤灰未着尘。

这个窑民被压断了腿,被救活后,一直坐在转椅上,朝廷给的抚恤最多用十年。

妻子嫁给了别人,儿子锒铛入狱,只有老母亲在身边守着他,这一守就是十年,这窑民四十岁了,只能让母亲帮着洗衣做饭,衰老的母亲,还要照顾孩子。

秋霜浇灭了煤灯,穿进了漏洞百出的屋内,去年一场秋风摔碎了药罐,撕碎了柴门,这窑民又染了肺疾和眼疾,但母亲没有丝毫的嫌弃,枯手捧着求来的药,像是捧着玉露珍馐。

母亲回到家中,看到了儿子自杀在了家中。

荒野的坟冢上多了一个新鬼,满头白发的母亲在坟前哭泣,母亲抱着旧衣服和被褥一声声的喊着孩子的名字,儿子这半生,活的就像是没有落下的煤灰,颠沛流离,悲苦万分。

“王次辅写的极好。”朱翊钧读完了整首诗,抬起头问道:“这是真事吗?”

“回陛下,的确是真事,这位母亲,没过多久,也自杀在了家中,哎。”张居正重重的叹了口气,王崇古这首诗是触景生情,对母子悲惨遭遇的同情,更是为了希望人们了解到工匠力役的苦楚。

“所以王次辅的意思是建立更加完善的抚恤机制吗?”朱翊钧想了想说道:“无不可。”

“王次辅还是想要建立工会,哪怕是形同虚设的工会,这类的畸零户逢年过节上门看看,询问下生活上的难处,也不至于如此的悲剧。”张居正补充了一下意见,更加完善的匠人抚恤制度一定要建立,这本身就是工党的诉求,也是祖宗成法住坐工匠制的延续。

而工会,哪怕是再没有用的工会,既不能为工友伸张正义,也不能为工友奔波前途,但能够慰问一下受苦的伤残匠户,也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多次发生。

大明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链条,佃流氓力这些穷民苦力,成为工坊里的匠人,已经有些习惯了规矩的匠人,就是最好的兵源。

这一点《纪效新书》已经写的非常明确了,矿工很守规矩,因为不守规矩的会死。

好的兵源,才能让大明军维持足够强的军纪,而军纪就是最大的战斗力。

反过来,下救黔首的京营军兵,用暴力去改变生产关系。

这个良性循环,可是大明皇帝掌控暴力的关键,所以王崇古希望皇帝能够支持工会的建设,哪怕是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工会,有也比没有强。

“善。”朱翊钧言简意赅的说道:“官厂不缺钱,缺什么政策,就让王次辅说话便是。”

“臣遵旨。”张居正再俯首领命,其实走到这一步,王崇古技穷了,王崇古加上王家屏,对这件事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不停的试探着前进。

朱翊钧送走了张居正和戚继光,万历第五大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还处于证据收集、案件调查的阶段。

这次南巡和上次南巡不同的是,潞王朱翊镠扈从皇帝南下江南,而皇长子朱常治在京师监国,德王朱载堉终于肯从格物院出来,听一听政务,但也就是听一听,并不会做出决策。

廷议对于朱载堉而言,实在是有些煎熬,太浪费时间,他最近正在改良升平七号蒸汽机,这每日的廷议,让他烦不胜烦。

所以,对于廷议结果的修正和裁决,最终还是要南巡的皇帝亲自去做。

朱翊镠要跟随陛下一起南巡,是为了给自己就藩做准备,陛下子嗣兴旺,他作为亲弟弟,就不能再作为储君留在京师了,他要择期就藩。

皇家最是无情,当初,他是实际上的储君,他要陪皇帝一起习武,一起读书,甚至还要监国留守,学的文武艺,百无一用,现在皇长子逐渐长大,朱翊镠就必须离开权力的中心了。

朱翊镠打算就藩到海外,长崎、琉球、吕宋、旧港、金池,这五个地方都可以,朱翊镠打算趁着皇帝南巡,好生打探一番,为自己的王府找个合适的地方。

除此之外,另外的变化就是,李太后终于忍无可忍,让皇帝把王皇后、周德妃、冉淑妃都带上,这次南巡回来,如果这三位娘子没有身孕,李太后就要给皇帝安排纳妃嫔之事了。

周德妃年纪大,但知道疼人,再不生,日后就不能生了;

冉淑妃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也最是得李太后的喜欢。

冉淑妃长着一张家宅不宁的脸,同样手段也不弱,毕竟能把李太后哄得十分开心,手段了得,但手段强也没用,冉淑妃不是跟皇后争宠,是跟国事争宠,后宫只能团结在王皇后的身边,希望陛下能把目光多看向后宫。

李太后没有离开京师,而是留在京师,看顾朱常治监国。

“陛下,山东巡抚宋应昌,请求觐见。”一个小黄门匆匆走了进来,俯首说道。

宋应昌,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经绛州知州户科给事中、济南知府、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此人是典型的主战派,曾经在万历十二年的时候,就一直上奏说倭寇恐有反复,请求朝廷重视海防,尤其是通知朝鲜应对。

朝鲜国王李昖也收到了警告,但李昖根本没当回事儿。

王一鹗回京后,宋应昌从按察使升转到了山东巡抚。

“宣。”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应昌入门后五拜三叩首行大礼觐见,这是他第二次见陛下,上一次是万历十二年,他以按察使的身份回京述职,以外官身份觐见陛下。

“免礼,坐下说话。”朱翊钧示意宋应昌不必拘谨。

在原来的历史上,宋应昌是抗倭英雄。

宋应昌跟着李如松一起入朝抗倭,一路把倭寇赶到了釜山、蔚山一带,这里面有平壤之战的军功,也有汉城军功,他派人奇袭倭寇十三座粮仓,逼迫倭寇只能从汉城离开。

在万历援朝之战中,宋应昌立了大功,回朝就被罢免了。

因为宋应昌和别人逆行了,在朝鲜,他逼迫朝鲜提供粮草,在战后,他想要让大明军驻军朝鲜,让刘綖率兵一万六千人协守汉城,名义上是给朝鲜提供保护,实际就是逼迫朝鲜王李昖履约,内附大明。

大明死伤惨重,耗费粮草无数,就把倭寇赶下海,赢了也是输,所以宋应昌要朝鲜归顺大明,这和柔远人的基本正确是相违背的,最终宋应昌因为贪得无厌被罢免,后再也没启用。

能打真的一点用都没有。

宋应昌是来送工作计划的,他从王一鹗手中接过了山东巡抚的担子,本来他就是山东按察使,对山东的情况十分了解,整个计划还是王一鹗的那套办法,盐田、海带田要办,营造师范学堂和学堂,也要引进鲜盐厂,发酵鲜盐,引进机械厂生产蒸汽机等等。

整体计划,就是想办法让山东富起来,继续减少人口流出,就是他的整体规划。

“鲜盐厂的事儿,你可以跟姚光启对接,至于机械厂,这个送廷议吧,朕以为善。”朱翊钧答应了宋应昌的请求。

王一鹗回京后,就一直在张罗这两件事,基本已经敲定,山东地面自己出钱营造鲜盐厂和机械厂,为山东百姓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山东人自然不会流失了。

山东靠海,人口流出却很少,在万历开海的大环境下,人口流出的少,可以看作是一种地方治理的标准。

“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再在山东创建一个大学堂?钱粮我们地方负担。”宋应昌说到这个请求的时候,眼神有些迫切。

济南大学堂一共四期工程,第一期、第二期已经完工,等待着陛下明日前往巡视,招生工作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是在山东海事学堂的基础上建成。

朱翊钧摇头说道:“万历十五年定,天津、济南、开封、松江、南衙、杭州、福州、广州等八地,设立皇家理工学院同等规格的高等学府,济南已经有了一所大学堂,就是山东自己建一所,也是地方性质的大学堂。”

“第一批九龙大学堂营造之后,要在大理、成都、西安、太原、真定、武昌、南昌、南宁、和辽阳营造第二批大学堂,一共十八座大学堂,是丁亥学制的完整规划。”

“朝廷没有再多的精力,去支持山东再建一所大学堂了。”

钱粮,山东可以提供,但朝廷真的没有多少合格的学正,分配给山东了,就这十八座大学堂,已经是倾尽全力了,皇帝连内帑都掏干净了,才能建出来。

这十八个大学堂,总共投资要超过五千万银,分为八年分别建成。

山东要多求一个,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

(本章完)

推荐阅读: 回档少年时 超维术士 剑来 我以机缘觅长生 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 山海提灯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山河志异 道界天下 坐忘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