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quyouplay.cn
字:
关灯 护眼
烽火中文网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880章 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第880章 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第880章 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大明已经形成了一批事实上的文化贵族,他们同气连枝,他们有普遍的共识,他们认同自己的阶级,在唐代之前,这些人被称之为门阀世家。

朱翊钧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是从袁可立拜师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

当了解了这一事实之后,大明皇帝的行为,开始暴戾了起来,甚至变得蛮横、且不讲道理,之前的皇帝,还是讲流程,但现在已经全然顾不得了。

袁可立写了拜帖,门房居然直接留在了门厅,而不是送给陆树声,陆树声居然还是在贡院舞弊的事情在京师传开后,才知道袁可立入了京师。

当时局势尚不明朗,陆树声没有马上行动,等待袁可立中了榜眼,陆树声才去全楚会馆讨要。

而三两句话,张居正就选择了放人。

朱翊钧从这个事情里看到了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门房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截留给陆树声的拜帖?门房显然是可以分辨哪些是重要的人,哪些不重要。

门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朱翊钧让人找来了全楚会馆和陆府的拜帖,全都看了一遍,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不是从拜帖的纸张、墨水上去分辨,有些个想要攀龙附凤的人,会专门去寻找一些珍贵的纸张、墨水来写拜帖,这在高门大户的门房眼里,简直是笑话。

门房是从行文、遣词用句、书法上进行的区分。

袁可立是穷苦出身,世袭的百户就像是没有一样,生活十分的困苦,他们家也没出进士,他是头一个入京赶考的,所以很多规矩他不懂。

他的拜帖写的非常恭敬,而且为了防止自己闹出笑话,从行文、遣词用句上,袁可立都仔细斟酌了。

这种仔细斟酌,反倒是让门房看穿了袁可立的背景,只有有求于人,才会在一封不重要的拜帖上,如此的郑重,堆砌辞藻。

真正的高门大户、重要的客人,拜帖不会有那么多的辞藻堆砌,但是不经意间会在字里行间,显露几个显得十分高级,普通人根本无法接触的词语,整本拜帖浑然天成,没有任何故作姿态。

比如匆匆一晤、瞬逾数载、玄圭告成、裹粮跃马、翕受敷施等等。

就连行文格式上,也是天差地别。

比如袁可立就没有花押,花押就是将个人的姓名或者字号,进行专门的设计,尤其是一些很有特色的地方豪族,他们家的花押,十分漂亮,就像宋徽宗的‘天下一人’花押一样的好看。

而书法就非常简单了,馆阁体可是需要专门训练的,每一个字的大小、间隔都是有要求的,但馆阁体是应试的字体,通常不会出现在拜帖这种私人信件之上。

门房一看到袁可立的拜帖,不需要细读,只看落款,十分工整的名字,那就是小门小户,跑到陆府来讨饭来了,立刻就开始为难,不给人事,不给你送拜帖,你想拜师,得学程门立雪,以示诚意。

一看落款是精心设计的花押,一看行文大部分能看得明白,突然有地方看不懂,那就是贵客,既不会要人事,也不会怠慢,会立刻请到府中等候,而且还会上杯好茶,再派个丫鬟专门伺候,防止怠慢了贵客。

第二个问题,张居正为什么立刻选择了放人?一个背叛了张居正,被迫致仕的前礼部尚书陆树声,都打上门来了,张居正居然要给这么大的面子?

不光是陆树声还有王世贞,王世贞把张居正笑话为泥腿子都没洗干净,说张居正出身不好,而且不止一次说过,但张居正并没有对王世贞如何,甚至还给他寻了个郧阳巡抚的差事。

只不过王世贞在郧阳巡抚的位置上四处游山玩水,寄情于山水之间,无心政务,最后被罢免了。

陆树声这个人好对付,可他背后可不止他一个人,是陆、林两家,尤其是松江青浦林氏,也是松江地界极大的家族,王世贞同理。

张居正清楚的知道,陆树声、王世贞的背后是门阀,这些门阀同气连枝、世代姻亲,即便是素未谋面,也可以以世交相论,不仅仅是交情,这些门阀的利益,完全捆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门阀,阀是单向通行,连陆树声府中的下人,都清楚的知道别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的规矩。

张居正不得不卖这个面子,在官场上,他是高高在上的元辅,但是不在官场上,他就是个出身不太好的进士,既没有世交,也没有世代姻亲,更没有完全的利益捆绑。

第三个问题,这些普遍默契,到底是靠什么维持的?有些甚至相隔千里,却素未谋面,居然能够一见面,就确定了对方就是‘自己人’。

朱翊钧很快就知道了,通过各种奇怪的规矩,来确定自己人的范围。

你遵守这些规矩,那就是同类,不遵守甚至不知道这些规矩,那就是异类。

阶级认同高于族群认同,如何判断阶级,甚至只需要一眼就可以判断。

朱翊钧在单独宣见袁可立的时候,就伸出手,他的手和袁可立一样的粗糙,显然是长期习武、务农留下的老茧,熊廷弼也会种田,他一个放牛娃,得什么都会,否则早就饿死了。

从袁可立拜师这一件事上,朱翊钧看到了大明存在着事实的文化贵族,他们用各种规矩,来确定是否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进而将他人拒之千里之外,形成事实上的阶级壁垒。

穷尽一生,哪怕就贵为元辅,你都入不了门,别说通过科举,鲤鱼跃龙门逆天改命,你就是马上夺天下,做了皇帝又如何?

兖州孔府对大明皇室相当的不屑,凤阳朱,暴发户,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你朱元璋得了天下,你依旧是一个父母、大哥饿死的穷民苦力出身,这些诗书簪缨之族平素里交谈,恐怕也是拿朱元璋讨过饭来说笑。

袁可立拒绝了陆树声,显然通过拜师这件事,发觉了自己就是个穷苦出身,他跟高门大户根本不是一路人,就是强行凑进去,也是自讨没趣罢了。

在南衙被关押在北城军营里的势要豪右、乡贤缙绅,他们并不是特别害怕,因为皇帝还没开始杀人,脑袋还长在脖子上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怕的。

因为只需要写一封信,给亲朋故旧,就可以运作一番,托人包庇。

如此数百年,这些文化贵族,都是这么过来的,哪怕是深陷政治斗争的漩涡和泥潭,似乎只要一封信从牢中送出去,就会有人搭救,而且还会搭救成功。

宋应昌并不清楚皇帝为何如此动怒的缘故,他们家已经背弃了这种文化贵族的生活方式,转变了立场,兼并容易弄出民乱来,但是掌握更多的生产资料产生了垄断,家族反而更加久远,所以他支持陛下行使皇权。

朱翊钧不讲流程,直接把林烃一家满门、连上林氏通倭的七家满门、池州府参与劫船案的官吏,统统先行审判,先上开胃菜。

就是告诉这些文化贵族,他这个皇帝是威权皇帝,皇恩碎地拳再次开始爆鸣。

大明皇帝的仪仗队,正式通过了永镇门,城墙已经完全拆除,城门也不复存在,已经修成了宽阔大路,但是护城河并没有填埋,在护城河的两侧,绿树成荫,护城河上的小石桥上和岸边,全都是围观的百姓,他们看着皇帝的仪仗通过后,露出了一个安心的笑容。

毕竟皇帝心里始终有根刺,这对济南府百姓都是提心吊胆的大事,万一皇帝是个人屠,打着为祖宗报仇的名义,大开杀戒,济南府也没有第二个铁铉了。

这种事老朱家做得出来,毕竟朱棣北伐,就是找了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的名头,为了师出有名,朱棣把1600年前的旧账都翻了出来。

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师出必须有名,才能名正言顺。

而大明皇帝南巡,愿意入济南城,代表着一种和解的态度,算是把这根刺拔掉了。

“停。”朱翊钧对着车外的冯保忽然开口说道,王夭灼有些疑惑,这离济南大学堂还有两刻钟的路。

“永镇门的千斤闸。”朱翊钧等待车驾停下后,指着窗外,对着王夭灼说道。

王一鹗把济南府的城墙城门都拆了,要建设新的城市防御体系,适应时代变化,而宋应昌把那个千斤闸卸了下来,放在了护城河旁的铁公祠,就是铁铉这个土地爷门前,算是废物利用了。

“是当年那个千斤闸吗?”王夭灼仔细看了看,有些好奇的问道。

“谁知道,是不是当年那块,朕听说,当年成祖文皇帝为了泄愤,把千斤闸给融了,灌在了铁铉的墓里,不过也是传闻,也没人知道真假了。”朱翊钧打量了下铁骨铮铮铁公祠,才对着冯保喊道:“走吧。”

“砰砰砰!”

一阵阵响声突然响起,朱翊钧眉头紧蹙,立刻打开了车驾的箱子,里面是全套的铁浑甲,这些个动静有点像火药爆炸的声音,朱翊钧一只手护着王夭灼,一只手打开了车窗,才发现误会了。

不是宋应昌给皇帝陛下安排了巨大的惊喜,引君入瓮,来个瓮中捉鳖,济南城的防务全都由大明京营锐卒和缇骑接管了,宋应昌疯了才这么干。

的确是火药爆炸的声音,不过是烟花在升空。

皇帝的仪仗已经行至五龙潭,马上就要到乾健门,取意为乾健坤顺,在五龙潭对面、乾健门南,济南府衙役在不停地放烟花,巡抚给的命令是:从看到皇帝开始放烟花,等到皇帝入了乾健门再停止。

“好热闹。”王夭灼看着外面烟花升空,笑着说道:“夫君昨日说,那份投献之家的名册,可是没有退出的办法,连成化朝的阁老、尚书都在其中,宋应昌他们家,万历十三年就开始还田,早就上了投献之家的名册了。”

“夫君有些过于谨慎了。”

“娘子说的是,但是没办法,世宗皇帝南巡,行宫烧了三次,只能谨慎了。”朱翊钧看着烟花在空中炸裂,这大白天的什么都看不到,这烟花全都浪费了。

宋应昌本人、他们家早就做出了选择,这个时候刺杀皇帝,那是自掘坟墓,只有万历维新大成功,他们家族的这次选择才有重大意义,否则会被旧的文化贵族给打压到彻底断代的程度。

这是生死之争。

在烟花声中,皇帝的仪仗队进入了乾顺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碧波荡漾、赫赫有名的大明湖。

大明湖不是说大明朝的湖,是金朝时候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把这里叫做大明湖,后来就再也没改过名字了。

鞑清朝之所以不改名,是因为大明湖的湖水会流向小清河,而小清河属于大清河水系,这让鞑清皇帝大喜过望,觉得是大明归清的天命,故此保留了大明湖的名字。

推荐阅读: 回档少年时 超维术士 剑来 我以机缘觅长生 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 山海提灯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山河志异 道界天下 坐忘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