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见过脱裤子放屁,没见过脱裤子拍x光片
一个元青花大罐的前世今生
郭老三跨进守缺斋的门槛,拖条凳子在桌边坐定。
桌边坐着的白发贾馆长手里正拿着片薄薄的三角形的青花瓷片,白白的死鱼似的眼珠子透过厚厚的眼镜片,再透过小小的放大镜片,在瓷片的胎釉上嗅了老半天,慢悠悠地游丝似的从嘴里吐出一句:“官窑啊,清三代的。”
郎医师阴沉的目光从眼睛片那边射过来,口露讥讽:“哪还有什么清三代的官窑清三代的官窑都集中到戴三清那里了,人家的招牌就是清三代。”
大家都知道斜对门那家“清三代”古董店几年前刚开张时,摆满了仿冒的清三代官窑,成了老街上人们取笑的对象。赵德姝说:“现在还有好几只雍正时期的假粉彩梅瓶摆着,这条老街上的名声都让他弄臭了。”
赵德姝也是个女版古董迷。家有农庄,星期天钓鱼的人最多,餐饮生意最好,老公是希望她星期天能在农庄做做帮手的,但赵德姝总是义无反顾地撇下老公,每个星期天早上七点前骑电动车来到古城老街,先在地摊上转一圈,有便宜的好瓷片“捡”几片。前些年,偶尔有老的好的完整器还能捡个漏,近几年来已经难得遇上能让她出手的东西了。好的一定是老的,老的不一定是好的。现在的老街一眼望去,绝大部分是新东西,偶尔有点老的也是古人不小心落下来的垃圾。她之所以雷打不动地坚持每个星期天一大早便来开门,除了会会一帮古董老朋友外,还想保留一份对古董的感觉与新鲜。
见郭老三风风火火的到来,赵德姝从柜台上拿过一只已放有茶叶的纸杯,摆到郭老三面前,提起刚放下的茶壶,往纸杯里冲了开水,瞟他一眼:“,看你不太高兴”
郭老三把装着苹果和酥饼的塑料袋往桌上一扔:“什么元青花这帮河南佬,还想忽悠我,我在皖东,让他们骗去过一百多万”
“你反正有的是钱,送他们一点,就当扶贫。”郝记者递过一支利群烟,“别嫌差,抽一支。”
好烟差烟,最后都成空中的一缕烟,郭老三从不讲究,他接过利群,凑到郝记者点燃伸过来的打火机:“他们会贫比你当记者的富多了,像我这样的傻瓜不用多的,一年遇上半个就不得了了。”
贾馆长死鱼似的眼珠子从瓷片上移开,又将放大镜移到郭老三的塑料袋上,他以为里头是刚刚从摊上捡来的漏:“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