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quyouplay.cn
字:
关灯 护眼
烽火中文网 > 明朝那些帮派 > 第七章 比武大会

第七章 比武大会

“爷爷,哪有下午办事的,我想着明天一早去你们蜀山帮总堂的。不是来合肥,我也是先找个客栈住下再说。”

“你……还敢顶嘴?”

如此这般,一而再再而三,丁云松一直配合余大敏享受这种感觉。

余大敏半生戎马,太祖登基后荣归故里才成家生子。洪武头十几年江湖上并不太平,余大敏又是帮中骨干,不得闲时,荒废了两个儿子。到了晚年,悉心培养出了这个文武双全的孙子,又动用了所有资源,把孙子安排进了督捕司。余秋因为武学天分极高,不到两年就在南京督捕司有了实职,现在是实实在在的九品大员。

督捕司全称“钦案督察缉捕使司”,原隶属于亲军都尉府,专责皇帝钦点的大案要案。那么是什么大案要案,需要专门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部门来负责呢?

早在元泰定二年赵丑厮、郭菩萨起事时,潜伏多年的各地帮派陆续各投明主。当然,既然皆为抗元,“明主”一般就是最近那一个。后期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逐鹿中原,一众抗元志士互相残杀,帮派武人自不能免。原本各为其主刀剑无眼,谁杀了谁都很难说有什么仇怨,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如陈友谅亲军伏龙军,是一支在武人里百里挑一的人马,手上起码有朱元璋军上万条人命。当初鄱阳湖决战,陈友谅大将张定边见己方已成败势,明知事不可为,仍孤注一掷率伏龙军乘三条小船于千舟百舸之中直奔朱元璋帅旗而去,当者必死,差一点就逆天改命。最后虽为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所败,功亏一篑,但身陷重围且主帅受伤,这支人马竟能护着重伤的张定边全身而退,说其战力之强举世无双毫不为过。陈友谅败,残部大多归降,然朱元璋军上下将士拒不受伏龙军降。朱元璋爱才,一意孤行要收了这支人马,甚至当即就有以帮派为主力的部队——也就是武军——要策划兵谏!然而即便朱元璋以斩尽杀绝之势围剿伏龙军,伏龙军中仍有不少人逃脱——譬如高望远的高家。在督捕司成立时第一张“大恶榜”,便是伏龙军的花名册。如果说伏龙军属于欠债的,那么有欠债的就肯定有讨债的,而讨债的对象大明开国后大多贵为公侯,甚至还有皇帝本人,这又是个不小的麻烦。另外,还有些愚忠之辈不肯降明,而是结伴落草为祸一方,聚散无定极难剿灭。还有一种人,人数极少,危害却极大,就是些满帮满门被灭却侥幸逃生的一两人,在洪武初年,多起骇人听闻的惊天大案都是这种人所为。以上种种,靠各地的衙门和捕快根本无济于事,于是督捕司便由此而来。战力远胜常人的武人,自然也要用武人来对付。此时,督捕司的主要职能是“捕”。

北伐之后,朱元璋大赏有功之臣,除了北方的卫戍部队,大部分武军被裁,战功赫赫的各帮派返回原籍,成为各地“府帮”,本地本没有有功帮派的,也有外来帮派进入——“府帮”空缺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比如原属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地盘。当然,并不是每个府都只有一个帮派,对于这些帮派的整合可不简单,有些地方名义上只有一个府帮,实际却有四五个帮派,这些帮派各行其是都还是好的,渐生龃龉乃至矛盾激化到街头械斗死伤多人都有不少起。这个时候,督捕司恰好派上用场。能入督捕司的,俱为武人精英,处理这些江湖事首先是轻车熟路,还有就是武力威慑。虽说督捕司人少,但在某些场合下,个人武力的威慑甚至能决定一切。各地府帮稳定之后,督捕司始兼监察各地帮派之责。

洪武十五年,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裁撤,改置锦衣卫,而督捕司却保留下来并分离独立出来。此时江湖已不像开国之初那么混乱,但督捕司仍必不可少,何故?各地府帮日益膨胀,以蜀山帮为例,由两百人已经发展到一千余人,这还不包括依附于蜀山帮的其他人员,如外帮。这还仅仅是一个中等州府,像毗邻庐州的安庆府,一府八县,人数更众。可怕的是,这么大一个府帮,名册上居然仍是当初功劳户那五百余人。得知武人管理如此混乱,朱元璋令督捕司由监察改为督导各地府帮,有效管理的同时确保不发生变故。原本督捕司中大部都是帮派武人出身,现在又奉皇命督导各府帮,自然不费许多周折就让这些武人服服帖帖,唯命是从。

丁云松拿着余秋带来的督捕司公文大体上看了一遍,呵呵笑了两声道:“这个,不明其意之处甚多……”

余秋暗自得意,佯装惊讶道:“公文言简意赅,丁叔叔哪里不明白?”

“嗯……神武营……是什么营?”

“哦,这个,呵呵,太祖皇帝设南京三大营,其中神武营是虚置。当今皇上设神机营,与五军营、三千营一并仍称三大营,但神武营仍未废除。神武营……这么说吧,与我们蜀山帮的军管一样,训练武人成军然后打仗用的,明白了吧。”

推荐阅读: 人不风流枉少年 换身古男女 华胥引 极品护花保镖 女总裁的异能老公 王爷好坏:爆宠渣妃 探墓中郎将 卷王魔女从不认输 隐婚是门技术活 放开boss让我来